关灯
护眼
字体:

细解二战谜中谜_马骏【完结】(3)

  闫拓时校长说的"早得道"中的"道",我体会是"道理"的"道"。从某种意义上讲"道理"就是"规律"。凡事都有道理,大事有大道理,小事有小道理,早认识这些道理,早把握这些道理,就能"早得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我记得十九岁那年,我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一名农垦战士。当时,我就酷爱写作,在连队当一名业余通讯员。有一次团里的宣传股长下连队教我们如何写通讯。关于如何写通讯的标题,我记得这个股长说:他们每天收到很多通讯稿,采用谁的、不采用谁的,首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人,就可能被选中。他的这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也受用终生,至今受益匪浅。我以为这就是一种"道"吧!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电视台,在国际部工作了很多年,有幸到过很多国家。我觉得欧洲是很有情调的地方,但是在西班牙参观毕加索博物馆时就很感茫然,而在法国巴黎游览蓬皮杜艺术中心时,更觉得乏味,原因很简单,看不懂啊!因为对欣赏西方绘画一无所知,就别提欣赏印象派绘画了。但在审看《名师讲坛》栏目中清华美院教授杨琪讲的"印象派"艺术一节时,由于他把欣赏绘画、欣赏印象派绘画讲得那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这个终审者,或者说第一观众深深地被吸引进去了,竟不觉得自己是在执行审节目的义务,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想如果我"早得到"如何欣赏印象派绘画的方法,我到毕加索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去看绘画,就肯定是另有一番感觉了。这也应验了闫校长的"早得道,早得到"之说,反之就是"晚得道,晚得到"。

  我们《名师讲坛》栏目的主持人,在这个栏目每次播出开始时都要说一句:"打开思想天窗,探究社会真谛。"这句话作为栏目的座右铭,我想我们说的这个"真谛"与闫校长说的那个"道"是异曲同工,讲的是一个意思。我们的《名师讲坛》是开放的天空,可谓"名师大家纵论天下"。我们愿每一个观众能从《名师讲坛》这个知识的大课堂中,从名师大家的高论中,汲取你渴求的营养,丰富你的人生阅历,有益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早得道,早得到",这是《名师讲坛》送给每一个观众,每一个读者的祝愿。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

  陈虎

  2006年9月25日

  写在前面的话

  记不起究竟是西方哪一位哲人所说(也可能是西方的一句谚语):战争是死亡的筵席!话,虽短,却是不争的事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战争发生了14500多次,共夺走了约36.4亿人的生命,等于将当今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毁灭一半还多,能说战争不是死亡的筵席吗?

  战争如同商品一样,有着价值特点。原始社会末期,物质生活极其低下,一个人的劳动甚至还满足不了他本身的需求,而战争则可以使战胜者获取到比劳动更加多的果实。因此,战争已是氏族部落经常的"一种职业",成为氏族部落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对于氏族部落的成员来说,参加战争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概念,如同吃饭、睡觉、狩猎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问题一样荒谬。由于战争能给整个氏族部落的生存和繁衍带来生机,因此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战争的社会价值在于它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诞生以后,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属性,主权的最基本特征是:最高的权威性、绝对的排他性和不可争议的合理性。由于国家代表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求,因此它的利益是以这种需求为前提条件的,即追求利益集团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利益。于是,自奴隶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形态的国家,一直把战争作为谋取经济、安全和其他利益的推动器。国家的统治者把战争视为不同利益集团解决相互间利益冲突的最后和最高的手段。于是,这时期,战争的社会价值则是"所有解决纷争手段中最好最快的一种"。德国人认为:"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道德规律,因而是文明不可缺乏的因素"(丁建弘、陆世澄《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3页);小毛奇说:"人类最可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德]卡尔·李卜克内西《帝国主义和反军国主义》,莱比锡1970年版,第9页)法国人则宣称:"拉丁种族"是优秀的种族,"高卢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法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对付德国的战争",为了建立强大的法兰西,"为了维护和平,只能准备战争"(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意大利人则声称:战争"能够促进经济的扩张与殖民扩张,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第一部分 第3节: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1)

  而马克思主义则从战争是阶级对阶级的暴力斗争认识出发,承认战争的历史作用,认为战争的价值在于它是"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则进一步解释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指出暴力"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恩格斯《反杜林论》)。这表明,把暴力作为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战争价值观的重要思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