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照江淮_张用来【完结】(195)

  一下午的功夫转眼即逝,天色近晚。张英华道:“徐莉,我得回校了。”徐莉不放,又借口道:“此处离我家较近,不如到我家吃完饭再回校。”实际上徐莉的家还有很远的路程。胜情难却,张英华也不好意思拒绝,他的心已被徐莉拉了去。恍惚之中,不知走了多少路,拉着两人的黄包车来到一处大宅院门前,家丁迎上前去,接下徐莉,口称:“小姐,慢着。”徐莉下了黄包车,张英华也跟着下来。徐莉对家丁说:“这是我同学,就叫他张少爷。”家丁忙点头哈腰道:“张少爷好。”进了大宅门,穿着几进院落,徐莉的妈迎了上来,张英华看见此妇人真是雍容华贵,典型的官太太。徐莉介绍说道:“妈,这是我的同班同学叫张英华。”贵妇人快速打量着张英华:一米八的个头,双眼皮,高鼻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加上张英华适时地喊了声:“伯母好。”她立刻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帅小伙子。贵妇人高兴地说:“张少爷,快屋里请。”吩咐家丁“上茶”。徐莉脱下外衣,放在了衣架上,嚷道:“妈妈,我饿死了,饿死了。”贵妇人道:“张少爷恐也是饿了。”于是吩咐家人做饭。功夫不大,丰盛的饭菜端上了桌子。徐莉拉起张英华来到饭桌旁。张英华虽然腹中饥饿,但礼节不能不要。他对贵妇人说:“伯母,您也来一块就餐吧!”贵妇人说:“你俩先吃,我再等一等徐莉的爸爸。”徐莉这才想起爸爸,她问妈妈:“爸爸呢?”贵妇人道:“你爸爸整日的忙,晚点回来那是常事。”吃饭间,张英华试着问徐莉:“你爸爸是干什么的?怎么这么的忙?”徐莉不经意地说:“他是徐州市党部主任”,张英华边吃饭边想:“怪不得徐家这么排场,原来其父是gmd的大官。

  初恋的感觉是美好的,由于对徐莉的好感,张英华对gmd也产生了好感。因为徐莉的父亲是gmd的官,所以她在张英华面前大谈gmd是如何如何的好,是什么拯救中国的唯一希望云云。

  同宿舍的同学在政治上自然分成两派。郭子林似乎倾向**一派。每当双方辩论之时,张英华自然偏向说gmd是如何如何好的这边。在那个gmd与**激华交锋的年代里,张英华想躲避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的了,但此时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令张英华对gmd产生了一些看法。一九二八年春,北伐军占领了山东省省府济南,触动了日帝国主义在济南的利益,日本人在济南突然发动了袭击,屠杀了很多济南军民。gmd在济南的山东省代表蔡公藩先生,赶赴日本军营怒斥日本人的暴行,抗议日本人的野蛮行径。日本人竟态度傲慢,看不起gmd,扣留了蔡公藩,居然把蔡公藩的双眼挖了,舌头割了,堂堂的gmd大员蔡公藩先生,竟然在济南这个中国人的土地上,被日本人残酷折磨致死。此事件发生后,徐州纷纷民众上街yx,抗议日本人的暴行。这件事引起了张英华的愤怒和沉思,不是说gmd能拯救中国吗?一个堂堂国家大员被害,gmd当局怎么就忍气吞声呢?怎么就这样软弱无能了呢?当然政治上的事情并没有动摇张英华对同学徐莉的爱,两人还在花前月下相恋着,但涉及到政治上的事情,两个之间却不时发生小小的口舌。

  临近毕业,同学们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别的同学们都很愉快,张英华却面临选择。徐莉要求张英华留在徐州。留在徐州,当然前途无量,可是张家就张英华这么一个独子。

  他不知道自己不是张家的亲生儿子,虽然以前隐约听说自己非张家儿子,过去年龄尚小时,他跟小孩们打架,就有人骂他杂种、野种之类,他并没放在心上,因为现在的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张大善人老俩口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如果自己贪图享乐,留在外地,父母谁来照顾?况且二老年龄已大,留在外地,实在说不过去。他下决心回家。这天晚上,他和徐莉又聚在一起,他把家中的情况跟徐莉说出,徐莉开始也想和张英华回宿迁,可父母则坚决反对:一个大城市官宦人家的大小姐,怎么能到穷乡僻壤去受罪呢?父母之命难违啊,两人在去留的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样,两人痛苦地分手了。惜别这天,徐莉前来送别,她送给张英华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真牛皮封面,很厚,看样是外国进口的,说留作纪念。

  张英华坐在回到宿迁的汽车上,他打开笔记本,见第一页上是徐莉写的秀丽的字体:“愿这一段美好的恋情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再见了,我的同学。”

  正文 第三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2-13 1:19:40 本章字数:9844

  第三章

  灵堂一侧墙上掛着张英华亲手书写的挽联,在风中摇曳。挽联上写着: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出殡下葬那天,和尚道人争相咏经超度亡灵;灯笼火把烟火并冒,抛撒纸钱漫天飞舞。

  在徐州读书的儿子毕业回家了,张大善人老俩口高兴异常,可张英华回家几日后就觉得很无聊,整日什么也不干,除了看书之外,就拿着徐莉的笔记本看,精神萎靡不振,老俩口很着急,老伴对张大善人说:“老头子,儿子的心在外面跑野了,不如给他找一门亲事,按一按他的心。”张大善人也觉可行,就托人找了一门亲家,亲家姓刘,沭阳耿圩人,离黄泥圩张大善人家也有几十里路。刘家中有三四百亩地,是耿圩一大地主。刘家女十八岁,精通文墨,这刘氏未曾和英华见过面,但听说是在外地念过很多书的,且长得一表人才,刘氏自然欢喜不已。张英华也觉得人生在世,也不就是取妻生子吗?也就听了父母之言。迎亲这日,刘家陪了很多嫁妆,雇了很多辆大车装运,大的嫁妆自不必说,木器家具一应俱全,小到铜制的尿盆,连砸核桃吃的小铜锤子都陪了。一路吹吹打打,并由家丁护送,往张家而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张刘两家迎亲之日,被土匪陈二板腰子打听到了,这件事有眼线报给贼头陈二板腰子。陈二板腰子得报后,用手抠着刚吃过鸡肉的黑牙对手下的几个头领道:“这张大善人家,我们原先架过他的儿子,没想到这儿子如今长大成人了,咱们再捞他一笔,架他未过门的媳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