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照江淮_张用来【完结】(22)

  张英华也继承了养父的家风,善待穷人。所以那些佃户、庄人就象拥护其父张大善人一样拥护张英华。那些参加张英华武装的青壮年训练巡逻时,稍有懒惰或懈怠就会遭到其家老人或妻子的呵斥。这百十号人武装简直成了张英华的子弟兵,绝对听从张英华的指挥。

  冬日的一天,张英华夫妻俩坐在火炉旁,边烤火边闲聊。旁边的桌子上放着炒熟的花生、核桃、白果等干果,还有热气腾腾的浓茶。正午的太阳照射进屋内,照在夫妻俩的身上,暖烘烘的。妻子刘氏很是尊敬和佩服丈夫张英华,能嫁给这么一个读书人,她觉得很有福分,她听着张英华讲话,张英华边吃着干果边说:“这世道可能要变了。我们守着这张家的产业想过太平日子恐怕不太可能了。远的说那日本人占了东三省,要亡我中国,日本人步步紧逼,民国政府无能节节退让;近的咱们仇家张苗田在宿迁城里做了警察局情报队副队长,这家伙一旦翅膀长硬定来寻我报仇的,我是非常困惑、迷茫,今后怎么的出路在哪里?”妻子刘氏说:“今后实在要没办法,走投无路就去投靠大师哥。”张英华叹道:“要我做贼人?那非我所欲也。”“生于乱世之秋,只能到哪山砍哪柴吧。”夫妻俩聊得热闹,忽有家人来报:“少爷,大门口有一人要来见您,来人说是你的老同学。”张英华疑惑地说:“我们住这穷乡之地有什么同学?况且我和同学之间无来往。”就问那人:“来者是男是女,操何口音?”家人回答:“是男的,操外地口音。”“那就让他进来吧。”家人离去。不一会儿,一个人走了进来,刚踏进门就说:“老同学来访,为何不亲自来迎?”张英华抬头一看,来人已到屋内,那人穿着厚棉袍,戴着棉帽,脖子上围着一条长长的围巾。张英华不禁惊喜起来:“哎呀,是你啊,多年不见,一点没有变,还是那么精神。”来人解下围巾,脱下棉帽。刘氏起身接了过去。刘氏把郭子林的衣服挂好后走入内屋。来人也非常的兴奋:“是啊,多年不见,你也没有变化,只是老成多了。”来人是谁,乃是张英华在徐州六师读书时的同班同学郭子林,而且两人还是住在同一宿舍一直到毕业。来人又道:“刚才那位是尊夫人吧?真是美若天仙,老弟能娶到如此美丽的女子为伴,真是幸福之至啊!”张英华请客人坐下,说到:“哪里,哪里,老兄我没记错的话,你的原籍应该是本省萧县人(萧县现属安徽),竟千里迢迢找到我这里,你快说说,怎么找到我这穷乡僻壤的?”来人伸手烤火,说:“一言难尽啊,待我喝杯热茶,暖和暖和慢慢说。”

  正文 第五章(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9-22 10:15:15 本章字数:7438

  张英华喊来刘氏泡一杯滚烫的浓茶。郭子林双手抱着茶杯取暖,喝了几口才说:“兄弟我家中是贩布出身,在萧县老家城里开了一家洋布店,专销济南布厂生产的洋布,这不?子承父业,准备在宿迁城里再开一家洋布店,地址就在宿迁城里的东大街北首,租了一家两层楼的店铺,取名‘三和洋布店’,此外还兼做南方的绸缎生意。一直忙于开张,没有一点闲空,如今店已开张,正常营业之后,这不?我这东家却闲了下来。于是我就打听你的住处,只知道你住在宿迁东北运东的黄泥圩。我就一个人顺着这个大体方向一路找来了。一路真的让我好找,遇到人我就问黄泥圩在什么地方。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问到一人,那人问是不是黄泥圩张大善人家,听说他家有儿子在徐州读过书。我说也许是吧,他给我指了方位,我就一路摸过来了,瞧,终于找到了。”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突然见面显得格外亲热,张英华吩咐摆酒设宴,为郭子林接风洗尘。酒席丰盛自不必说,席间二人议论同学时候的趣闻,张英华问这问那,郭子林把知道的尽数讲给他听。张英华又问了女同学徐莉的情况。郭子林看了看刘氏,调侃地说:“我要谈论她,弟妹可就不高兴了,那女子可是老弟的初恋的情人哪!”刘氏听此脸色微红,张英华看了看刘氏,笑道:“我们也算是老夫老妻了,况且我和徐莉自打毕业以后,便各奔东西,断绝了关系。”刘氏对郭子林说:“你看你这位老同学,口封得多么紧,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张英华原来还有相好的,不过但说无妨,我就不信这个徐莉能跑到这穷乡沟里来勾有妇之夫。”郭子林爽朗地笑了两声:“弟妹真是大量之人,提起这徐莉,我也只是听说,此女子现在可不得了,原先在徐州随父在gmd徐州市党部干秘书工作,后来江苏省政府在镇江举办一个党务干部训练班,徐莉就考入了这样训练班去了,再后来就不知道她干啥子了。”说到这里,郭子林开玩笑说:“怎么?多少年来你还惦记着她?”听得入迷的张英华立刻反应过来,忙岔开话题:“过去的事还提他干嘛,来兄弟俩干一个。”说罢,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个郭子林真是到宿迁城里开布店的吗?事情决不止这些。郭子林和张英华在徐州师范是同班同学不假,而且在徐州师范一直到毕业,确实是住在同一个宿舍,甚至天冷时还同睡过一个被窝,张英华对其家庭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仅知道郭子林在学生时代思想倾向**,毕业以后,再无联系。可这个郭子林怎么突然就到宿迁开了个洋布店呢?原来,郭子林在徐州六师上学时就已秘密加入了**,毕业后受**的派遣到萧县老家开展创建党的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其工作出色,很快成为当地党的骨干。宿迁**的组织这次被gmd撤底破坏,组织完全瘫涣,部分没有暴露的党员由于失去了组织联系,也根本无法正常活动。郭子林于是接受ZG徐州特委的派遣,以到宿迁开洋布店为掩护,受命重新恢复宿迁党组织,并受命发展新党员,以组成更加强大的力量,准备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当然张英华不可能知道这些情况,以老同学的身份热情款待郭子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