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照江淮_张用来【完结】(32)

  七月七日这天傍晚,学生们上了一天的课。吃过晚饭后,正在洗澡纳凉,大家忽然觉得军营附近国军军官们骚动不安,作战指挥室的参谋人员跑进跑出。有些学员好奇,就上前探问,参谋人员说:“日本鬼子在北平南面的宛平城和国军交火了,战斗相当激烈。”这一消息迅速在训练班学员之间传开来,大家彻夜未眠,谈论着这一突发事件。第二天,上级来人宣布,训练班停办,要求大家返回各县。张英华和大家一起打点行装,当天就乘车赶回宿迁。到了“三和洋布店”,大半年未回家的张英华向“三和洋布店”了解宿迁的一些情况。“三和洋布店”金掌柜对他说:“根据ZG徐州特委的指示,宿迁要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青年抗日救国会等由党领导下的一些抗日组织,现在的宿迁形势极有利于我党活动,新来的gmd县长叫黄晋珩,同情我党,思想比较激进,具体情况你找到县委马林书记,他会详细告诉你。”

  正文 第七章(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9-22 10:15:15 本章字数:4106

  张英华在“三和洋布店”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渡过运河赶到家乡黄泥圩。妻子刘氏见到日夜想念的丈夫突然回家,忙亲自打来凉水给丈夫洗洗。又叫人从井里捞上来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切开,黑籽红瓤。张英华冲了个凉,拿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多汁的西瓜又凉又甜,沁人心脾。他刚咬了一口就问夫人:“县委马书记怎么不在此地?”刘氏对丈夫说:“马林书记和县委一班人驻在靠近沭阳泗阳交界的保安圩,在那一带开展工作。”张英华吃了几块西瓜,让人拉来几匹快马想去找县委汇报工作。两口子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妻子想和丈夫温存温存,就说:“能有这么急事吗?”张英华亲了亲妻子的脸蛋说:“太太啊,工作要紧。”他出门骑上快马带着几个附从,一路急驰到了保安圩。见到马林书记,向他汇报了在徐州的学习情况,并请求分配工作,马林问了一些情况后对张英华说:“新来的gmd县长黄晋珩,要求我党派一位能文善武的得力干将到宿迁城里训练其保安大队,组织上决定派你去最合适,你到县城保安大队就以保安大队长身份开展工作,多安插一些我们的同志。”张英华立即问:“何时赴任?”马林书记笑着说;“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在家中多呆几天吧,你们夫妻俩快成了天上的董永和七仙女了,被我这王母娘娘拆散了,总不能见面。我这县委书记太不近人情了。”

  张英华回到家中。妻子刘氏亲自做好饭菜,张英华好馋,说:“还是夫人知道疼我。”他大吃起来,真是饿了,他边吃边说:“夫人做的饭菜就是香。”吃完饭张英华洗了个热水澡,这才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搂抱躺在身边的刘氏,真是久别胜新婚。两口子温存过后,张英华对妻子说:“我又接到新的任务,到城里工作了,家里之事又撂给你了。”他看着脸上泛着红晕的妻子,觉得很对不起她:“夫人,你嫁给我后悔不?”妻子也望着丈夫说:“跟着你我就是死也不后悔。”

  张英华带着几个随从到宿迁城里。gmd县长黄晋珩集合县保安大队所有人员在城北校军场当众宣布:“我给你们委派新的大队长——张华张大队长,希望诸位在张大队长的领导下努力训练,以便报效党国。”下面请张大队长训话。”张英华喊道:“立正!”只见下面几百人松松垮垮,像烈日下晒蔫了的树叶子,硬不起来。张英华又喊:“稍息。”下面的人又懒洋洋地把脚挪了挪。张英华说:“诸位,日本鬼子就要打到我们的家乡了,我们肩负着守土抗战的责任,大家今后要上下齐心保卫我们的家乡……”

  这县保安大队虽有几百人,但人员成分复杂,都是来混口饭吃的,平时吓唬老百姓还可以。况且武器落后,枪械杂乱,什么湖北条子汉阳造、老套筒单打一、中正式捷克式、俄国造法国造。啥枪都有。张英华对这帮人重新编制,裁撤了部份人员。同时吸收一些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抗日救国会的部份人员,组成一个中队,称一中队,把好枪都调入其中,其余人员编成另外两个中队,称二中队、三中队。张英华以一中队为骨干力量,抓紧训练。

  张英华从黄泥圩带来的几个贴身护卫,中有一个小护卫姓周,叫周桂林。十五、六岁,比较机灵。张英华很喜欢他,这周桂林家住在黄泥圩外的烟店庄,兄弟四人,周桂林排名老二。他的大哥叫周桂昆是个读书人,早已参加革命,长期离家。周桂林下面的两个弟兄年龄尚小,周家父母靠种地为生,喂养着这兄弟几个实在不易。老大桂昆出去革命了,父母就把老二桂林交给张英华。其父恳求张英华:“少爷,我把桂林交给你,请你赏口饭给他吃,我们租种的几亩田实在养不起这些腿裆长蛋的主儿。”张英华看着这小孩眉清目秀,心里也怪喜欢的就收下了。别看周桂林年纪轻,可什么事一学就会,骑马打枪很快就练熟了。张英华就留他做自己的贴身护卫。周桂林看着张英华整日训练县大队这些散兵游勇,特别是为这些散兵游勇的吊儿郎当的样子,张英华一会命令他们做这个,一会命令他们做那个,内心就产生了情绪:“对这些人还认什么真?看他们吊儿郎当的样,将来能打鬼子吗?”他看张英华劳累也心疼。一天晚上小护卫周桂林端水给张英华洗脸,他想让张英华出去散散心。就对张英华说:“少爷,听说这宿迁城里来了一个戏班子,不但唱京戏还演什么话剧,总之什么好看就演什么。”张英华一边洗脸一边说:“唱戏有什么好看的。”小护卫周桂林说:“听说演的可好看了,场场暴满,是义演不收钱的。”“什么?不收钱,这些人喝西北风啊?”张英华边洗脸边问。周桂林又端来了饭菜,接口说:“是不收观众的钱,吃喝都由县府包了。”张英华拿过一张煎饼就吃,周桂林也坐在桌边吃煎饼,喝米稀饭。周桂林吃也堵不上嘴,依然说着:“听说这戏班子演京戏净演杨家将守边关抗番兵的事,那话剧演些什么剧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跟抗日救亡有关的,特别听说有一位女演员,是山东人,叫费瑞芳,人长得漂亮,唱得又好,已红遍宿迁城。”张英华说:“能有这么邪乎吗?”“不信你去看看啊,周桂林激张英华。“好,咱们吃完就去看演出。”周桂林心中暗自高兴,终于能轻松一下了。gmd县党部大礼堂位于城中心,戏还没到开演时间,观众正陆续往里进。张英华随众人走进大礼堂,见大礼堂上高吊着数盏汽灯,把整个礼堂照得如同白昼。看戏的人群乱轰轰,各找位子坐下。戏台上幕帘高挂。下面的人差不多到齐了,忽听台上幕后一段京胡响过,紧接着各种京剧演奏中的乐器演奏起来。大幕徐徐拉开,穆桂英迈着步伐,踩着鼓点徐徐来到台上,放声唱了起来。台上演出的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戏,说的是其公公杨六郞挂帅出征边关,被番兵用天门阵团团围住,穆桂英与其夫杨宗保率军解围,穆桂英大破番军天门阵。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连女子都率军抗敌的故事。台上扮演穆桂英的女子唱得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引得台下阵阵喝彩。张英华听得入了迷,手在大腿上应着节奏轻拍着。在这苏北小城能听到如此高雅艺术实在难得。演出结束后,张英华走上戏台向演员表示祝贺,他来到穆桂英面前和她握手,说:“祝贺演出成功!”“穆桂英”见眼前站着一位高大英俊的军官,忙说:“谢谢!谢谢!”张英华以商量的口吻说:“能否请你到我们县大队演一场,以鼓舞士气!”“穆桂英”说:“完全可以,我们就是来宿迁鼓动宣传的,我们不但在城里演出还要到农村去演出。”张英华握着“穆桂英”的手高兴地说:“十分感谢!”实际上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这位“穆桂英”觉得眼前的这位英俊军官只是一个懂艺术的爱国军人,而张英华眼中的“穆桂英”是一个爱国艺人,漂亮女子。其实这“穆桂英”真名叫费瑞芳,山东鲁南人,出自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后在济南中学读书期间,加入共青团。“七、七事变后,奉组织之命,组成宣传队,南下宣传抗日救国。当然名义上是受gmd宣传部门领导。几天之后,费瑞芳的宣传队果然应邀来到县大队,给官兵们演出了京剧片断,又演了话剧及地方剧种如莒剧、淮北小戏等片断。下面官兵有多少能听懂这些艺术?只不过跟着热闹罢了。演出过后,张英华请宣传队吃饭,这才看清卸下妆了费瑞芳模样:二十上下年纪,山东鲁南口音,一头乌黑的短发,活泼而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气质。张英华客气地说道:“苏北小城没有什么好招待,听说你是山东人,你们山东人喜食煎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