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和外卫被通过政令的方式规划了出来。
本土的府县有:龙兴府、翰墨府、西山府、平南府和独立城市巴赫奇萨赖。基本上全是克里米亚半岛上全是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府县。这些地方已经被汉人治理的非常纯熟,当地人十有八九也成了汉人的一员。尤其是柳玉京在强推道教,并且把长生天、佛教的一些内容杂糅进道教之后,鞑靼人投入道教的规模十分庞大。另外希腊人的变性大,投入道教的人也非常多。整个克里米亚半岛有足足近四十万人,其中有六七成已经是道教信徒了。
本土的府县衙门以保境安民为主。所以管理机制健全,人手不多。府县官员们的权力主要以各级政事为主。并且官员的兵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就算是府尹也只能调动府县衙门的几十个三班人员。
外卫的府县有:金涛府、建邺府、壁邺府、黑金府、顿河府和班河府,另外临海府也被列入了进来。外卫的府尹们权力就非常大了。如金涛府的秦福生聚起了上万民兵,上个月还和摩尔达维亚公国的边民大战一场,斩首上千。所有的外卫府尹拥有组建军队、调集兵马的特权,并且在税收上有很大的优惠。移民、物资调动也以这些地方为主。如果外卫能够在保护本土、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拓土边疆也会受到嘉奖。
但是这些地方情况复杂,甚至很多地方荒无人烟。外卫的府尹就需要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发展了。像张琦那样从秦苍手里骗人口也不失为一招好策。
本土税收六四分,外卫税收四六分也写进了第一道命令里。
这份诏令随着谴责塔纳人不忠不义的公告传发到了金城县的时候,陈子轩捧着这份诏令泪流满面,原来.....原来我还有这么大的权力吗?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给这五千人来当牛做马的。五千人的吃喝拉撒全都管,他一段时间都快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这也涉及到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
秦苍再独裁,也不能被猪油蒙了心,就把权力合并在一起交给官员了。
尤其是司法和行政,这是绝绝不能放在一起的地方。古中国立法归上,但是行政和司法一直是模糊不清,由县官全权管理。想想一个县官不但要收税,还要管行政,又要清点刑名,最后只会造成又一轮的权力转租。
没错,绍兴师爷满天下代表的就是清代的一轮权力转租。读死书的新科进士们尤其是在刑名和钱粮,以及行政三个方面从书里学不来,偏偏出来了就是做这个的。于是师爷就出来了。帮东主和地头蛇讨价还价,帮助断案,清理府库,这都是师爷们做的。
秦苍要分权,就要从这方面既尊重传统,又符合实际。
本土可以分得清楚,外卫又怎么能这样给他们套嚼子呢?
这第二道命令里,就写着地方官员如何分权力。
传统的三班六房被拆分出来,和府县官员一起拉了出来排位置。
譬如一县:
县令是正七品官,月薪三十海佩伦金币。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地方行政建设,总而言之就是顺着中央的设计图,在地方做工程师。行政官。
县丞是从七品官,月薪二十五海佩伦金币。主要负责一县安靖,衙役、判罚都要由他来任。是司法官。
主簿是正八品管,月薪二十海佩伦金币。主要负责征收赋税,是直属于各级征税局的官员。啊对了,征税局最近也改名了。
这是主要的正牌官员。
另外原先的吏员吏房也被挖了出来,纳入官员之中。所谓官吏一体,官绅一体。以防大汉出现如明清一样的地方苛政。
三班六房的体质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三班基本不变,因为皂班管内勤,快班管办案,壮班就相当于武警。这是直属于县丞的地方管理系统。基本上一个县有上百人的三班。其中壮班定额是七十人(对本土来说)。
六房转变为了吏房(官吏)、民房(民政)、税房(税收)、礼房(学校)、刑房(诉讼、监狱)、兵房(后勤、兵事)、工房(基建)、商房(管兴商事)、殖民房(有则设,无则撤)、邮局分部十个衙门。
还有一章,写得慢,各位多多包涵。
第135章 53新政(二)
当然,县里面也只是这些。
邮局分部还要分管地方的驿站,这部分中央和地方一起贴钱;另外还有税关的看守,这是税房负责发薪水的,但却是属于府里面统一规划;户部专职民事,分出税房是为了清净;兵房和刑房不但受县丞节制,还要归属府里和中央直线监察。十个衙门里有的属于县令管,有的属于县丞管,税房专属主簿管,邮局分部又是全国一盘棋。
所以地方上已经乱成这样,严重影响到了行政效率。不改也是不行。
同时还有两个系统在第三道命令里出现了。
第一个是公议。现在官方的正式名字是乡校。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地方人民议论发声的地方。每个镇子和每个村都要组织乡校,各级乡校层层组建,然后止步在乡一级,然后乡校与税房直接挂钩,负责税收比对,摊派。同时还要与户房沟通,梳理地方政事。这就是议会的用处。
当然,甩锅的时候也是背黑锅的主要地方。谁让是他们提出的建议呢?(笑)。
第二个是监察系统。这个当然是和司法一样,都是分离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