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没错,汉人非常喜欢的独一无二的豆制品出现了。不但在盐湖卫,这种好吃的东西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王国。在得胜卫、临海卫和赤州,豆腐的行业悄然兴起。许多人甚至把豆腐当作早餐,尤其是那些鞑靼人,他们爱死了这种东西。
而王室里,乔素三个女人很快就把这种产业给捞到了手里。从盐湖卫出发的卤水都要经过他们手下的商队,也就是王室商队运输,然后分发给各个地区的豆腐手工作坊。
当然这个话题就扯远了,这不过是秦四两看到了运输卤水的队伍后有感而发罢了。
在煮盐行业逐渐蔓延的现在,原先官办的作坊不但工人越来越多,而且据说技术也在改进。
盐湖卫是双轨治理的。管理煮盐的人与管理盐湖卫的人是两个人,这样虽然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垄断,但也给治理效率造成了困难。秦四两这是为此而来。
他在盐湖卫租了一个房子,观察着可能发生的动静。
果然,第二天这里就发生了一起冲突。外来的(主要是得胜卫和赤州的落魄汉人,以及鞑靼人)盐场雇工在盐湖卫的小城里与本地小作坊发生了冲突。
但是随后,盐湖卫长官把外地工人赶走的做法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殴斗。
然后,两方的长官私下里把事了解了。
并没有上报。秦四两记在笔记上之后就走了。就此一条,就可以让这两个傻逼赶紧卸下官帽子。
第七十四章 战后(二)
在盐湖卫不怎么美好的经历让秦四两有点不太高兴。他很快就离开了盐湖卫。
“呦!带着通商证明来盐湖卫却没买盐的,你还是第一个啊!我日的,哥们你不会是姓秦吧?”民兵的话让秦四两十分紧张!你怎么知道我姓秦?
“我是,那又怎么样?”秦四两不动声色的问。实际上他已经把手放在腰间。如果这个民兵说不出个一二三,那就不要怪他动手了。
民兵显然是个新兵蛋子,对秦四两的动作,没有一点反应。
只见他哈哈大笑地说:“听说大王姓秦,当初跟随大王一起的族人有不少,当今的四大官里面管银钱的也姓秦!所以大家都在传啊,说姓秦的王族都在往钱里钻啊!”
秦四两松开了手。如果是民间的瞎传,他是不会管的。而且这个事情也部分属实,虽然秦长安不是秦氏族人,但是他陕西扶风人的出身就已经代表了一些问题。其他几位官员,没有一个起身京兆河洛的,连汉中蜀中陇右的都没有!这就和他们这批创始人的身份有了一些隔阂。
这也说不上是什么地域歧视,这仅仅是一种制衡的传统思想。君不见皇帝总会找办法让朝廷里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数量。这就是制衡。
“这些话不要瞎传。俺原先是个老农,能有今天全都仰赖大王。秦度支并不是大王的族人,我也不是。和大王真有亲戚的,是秦川秦老爷子。秦老爷子现在在锦监做事,往卡法卖羊毛布!俺这牌子还是求秦老爷子要的,俺就是来看看。下次等俺再来再买盐。”
说话间,秦四两和民兵告别,准备前往得胜卫。
得胜卫在得胜湖旁,那是一个不小的大湖。湖里有鱼虾,湖外也有河水。得胜卫的城池就比盐湖卫大了至少两圈。盖因这里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快三千人。
在得胜卫,从卡法跑过来求生的希腊人、从奴隶市场逃跑到得胜卫的奴隶,还有大量的汉人,以及秦苍抓捕到卡拉伊姆人要塞之后没有放归鞑靼人,另外汉人商人、希腊人商人、犹太人商人齐聚一堂。
因为盐湖卫的限制进入,得胜卫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承接贩盐任务的地方。并且由于本地区人口稠密,南洲卫有新涌入的两千多鞑靼人、盐湖卫一千多人、得胜卫的乡下已经散开了四个数百人的村子。
比赤州还要庞大的农业人口带来的商机并不小。大批的零售商,也就是俗称的货郎会从赤州和卡法带来大量的日用品在得胜卫的市场售卖。
每周六这一天,得胜卫会有大规模的集市出现。现在在管理得胜卫的是一个孟卓彦新提拔上来的官员杨阔宇,人品上不错,执行力也还可以,就是自主性不足。他老爹是秦氏的一个破落汉,在新来的三千人中入赘了一家没有儿子的杨姓富户,所以儿子的姓也给改了。
秦四两来这天正好是周五,集市明天就要召开。
在旅馆花了几个铜板租了一个房间,秦四两和两个侍从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杨阔宇带着县衙里的账房、衙役等一干人站在了城门上。每周六的集市,没有人打架就算杨阔宇不错了。一旦有人打群架(通常是鞑靼人自己内讧),衙役们就只好扛着水火棍上了。
今天秦四两也要参加赶集,这也是他负责的考核杨阔宇的任务。
从得胜卫的旅店出来,往北是得胜卫的官署,往西是大军的驻地,往南则是大量的民居。东城门附近内外一条街则是热闹的集市。旅店也在城东的大街一侧。
首先是永恒不变的盐,质量不错的发黄的盐对方在每一个铺子的门外。然后就是一些从城外农村里弄来的蔬菜,萝卜什么的。这些蔬菜不但是城里驻军的刚需,也是鞑靼人们非常喜欢的补充营养的食物。所以蔬菜卖起来相当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