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0日,苏军突破了德军柏林以东的3道防线,逼近了柏林防御圈。朱可夫命令苏军在阵地前沿把间距为200米的140部防空用大功率探照灯一齐打开。强光直接照射在德军阵地上,对德军形成强烈的震慑。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防线。
奥得河畔的德军防线很快崩溃,柏林成为了一座风雨飘摇中的“孤岛”。不久,苏军炮群距离柏林只有15公里了。随后,苏军把180万发炮弹无情地倾泻在柏林城内。
1945年4月20日,苏军突破柏林城里的3层防御圈,双方转入巷战。苏军以密集的炮火轰炸柏林市中心,美英盟军对柏林进行了大规模空袭。无数平民被炸死炸伤,被毁的房屋难以统计,水和煤气供应彻底断绝。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在这一天的作战日志写到:“德国武装部队悲惨灭亡的最后一幕业已开始……。”
1945年4月25日,朱可夫和科涅夫率领的两个方面军兵合一处,50万苏军把柏林城切分开来,并完成了对柏林的最后包围。同一天,美国273步兵团和苏联175步兵团率先在易北河的托尔高胜利会师。
苏联机械化兵团向柏林快速突击,各种火炮抵近射击,坦克车碾过柏林的大街小巷,直接支援步兵的攻坚战斗。德国守军被挤压在一块长15公里、宽5公里的走廊地带,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柏林城防司令威尔丁将军和其他德国高级官员,曾经劝说希特勒从柏林突围,逃到北欧继续指挥德国军队,但被希特勒拒绝了,希特勒发誓要与柏林共存亡。此时,除了国会大厦和总理府四周还在德军手中,其它地区全被苏军占领。
1945年4月29日黎明时分,苏军攻占国会大厦。当天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在暗堡里仓促成婚。签订一张婚约来证明自己的名分可能是已经跟随希特勒12年的爱娃·布劳恩在临死前的唯一要求。
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勒勒和爱娃·布劳恩服氢化钾毒丸自杀,希特勒随后还用手枪向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10分钟后,侍卫将他们的尸体拖出地下防弹掩体,放进总理府花园被炸开的一个弹坑中,倒上汽油烧掉。
1945年4月31日,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毒死了自己的6个孩子,然后与他的妻子一起为希特勒自杀殉葬。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的国会大厦。突然之间,枪声和爆炸声都停了下来,没有报纸,没有广播,只有货车载着扩音器在大街小巷穿行,要求所有德国人停止一切抵抗。
1945年5月7日,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派德军作战部最高指挥官约德尔上将去法国的兰斯,向艾森豪威尔将军率领的盟军无条件投降。但斯大林要求德军必须向为攻克柏林付出巨大牺牲的苏军投降。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国正式向苏、美、英、法4国投降。至此,德意志第三帝国彻底灭亡,欧洲战场最终落下了帷幕。
柏林战役中,德军损失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48万德军被俘,平均每3个德军中就有一个人被苏军俘虏。柏林的250万幢建筑全部化为了满城瓦砾。苏军死伤高达30多万人,平均每8个苏军官兵就有一个人倒在攻克柏林的道路上。
1945年6月24日,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自刎乌江
项羽本可以渡过乌江逃回江东,与刘邦再进行较量。但是,项羽自刎乌江,成全了刘邦。希特勒本可以逃到北欧继续指挥德国军队,但是希特勒选择了自杀。德国军队完全可以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铁托可以靠游击战解放南斯拉夫,可以靠游击战起家打败蒋介石,希特勒也可以凭借游击战翻本。正规军也要会打游击战。
美国人最怕伤亡,为了减少伤亡,美国人什么事都可以做。为了减少伤亡,美国把柏林让给苏联攻打。为了减少伤亡,美国需要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因此美苏秘密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为了减少伤亡,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如果日本还不投降,美国肯定会继续制造原子弹投到日本。“零伤亡”已经成为美军作战的一个基本目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的伤亡都很小。“零伤亡”策略是美军大力发展高技术武器的核心推动力。技术优势是减少伤亡的最佳方法。“零伤亡”是美国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尊重的一种标志性体现。虽然,美国对生命和人权的尊重采用了双重标准。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确有进步之处。“人海战术”实际上是漠视生命、忽视人权的战术。让士兵用血肉之躯去抵抗钢铁战车,这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战术与“零伤亡”的目标把人类社会分成了集权社会和民主社会两个阵营。
但是,资本家和军火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零伤亡”的旗号把士兵推向战场的行为让民主社会的所谓民主和人权产生了裂痕。在忽视人权的社会,每个人包括国家领导人的人权都被忽视了。在尊重人权的社会,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去尊重人权。一切的不平等都源自两个字:“权”和“钱”。
消除不平等的方法就是“分权均钱”。所谓分权,就是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应该获得不受约束的权力。一个人的权力至少要受到3个人的监督才能杜绝权力腐败。一项权力至少要让3个人分享才能杜绝以权谋私。所谓均钱,不是指平均富裕,也不是指同步富裕,而是等差同步富裕。必须允许权力有大小,也必须允许贫富有差距,但是大小有度,差距有限。如果一个国家中最富有的2%的人的月均收入是1000万,那么这个国家中最贫穷的20%的人的月均收入不应该低于1000。因此,必须实行“浮动个人所得税制”。所谓“浮动个人所得税制”就是当最贫穷的人的月均收入低于最低值时,最富的人的月均收入不能高于最高值,其高于最高值的部分无论多少全部缴纳个人所得税。例如:A国最贫穷的20%的人的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而最富有的2%的人的月均收入是1000万。那么浮动个人所得税制的最高值可以设为1亿。如果甲的月收入达到2亿,那么甲缴纳51%的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收入就只有9800万了,则甲不需要再缴税。如果乙的月收入达到10亿,缴纳51%的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收入还有4.9亿,那么乙还要缴纳3.9亿的浮动个人所得税,以保证其收入不超过1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