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对冲的力量何等之大,方才那一矛刺出去,虎口竟然被撕得裂开了。
试想,如果长矛没有折断,自己怕是已经被直接贯下马来。王道思果然大才,连这都想得出来。
没错,这种骑兵长矛是前一阵子王慎特意为踏白军射击的,就是用来让骑兵冲阵的。
骑兵使矛和步兵不同,你骑在马上厮杀的的时候,战马始终处于高度运动状态。不能停,一停,就是步兵的活靶子。骑兵的威力在于冲击,失去了速度的骑兵比步兵的战斗力还低。
就算是骑兵和骑兵对冲,彼此也就在接触的瞬间那一下,然后大家都会远远跑开。在大规模的骑战中,一旦分开,怕是没有机会再照面了。因为,你前面还有下一个敌骑正迎面朝你撞来。
骑马刺杀时,人借马力,马借人势,人马一体,集人马一体快速冲刺的所有动能于矛尖之上,这种力量非常巨大,如果在马上不稳固的话,即使刺死了敌人,也会把骑士带下马来,所以马上用矛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缓冲这种反作用力。
在古代的中国,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在重骑兵横扫天下的隋唐时代,具装骑兵都手执马槊。这种兵器柔韧度极佳,在刺中敌人之后会如同一张大弓般弯起,然后将尸体弹出去。而且,在马槊上,骑兵也总结出一整套完美的战术——将马槊放平,借助马力,像鞭子一样抽出去,以长长锋利的槊刃切割人体。从敌阵前掠过,削土豆一样,一层层削弱敌人的力量——这也是北宋西军重骑的标准战法。
不过,马槊这种兵器制作不易,通常需要三年时间,而且价格极其昂贵。
北宋国家财政充盈,尚能维持几千重骑。待到北宋灭亡之后,大家觉得这种兵器实在太贵,而且,顺着元、明时代火器的大量列装部队。马槊重骑再向步兵大阵冲锋所遭受的损失没有人能够承受。
很快,骑兵的任务就从冲阵变成了骚扰、迂回截击和追击溃兵,重骑兵被轻骑兵代替,骑兵手中的马槊也换成了马刀。
至于穷得厉害的中世纪欧洲,长矛骑兵又发展成另外一种样子。他们手中的骑矛的前部矛杆大都为苹果木等较脆木料制成,这样一旦矛杆受到大力撞击,则会碎裂。
典型的矛大约为二米以上,头部安装尖锐的金属锥体,矛杆前部为较细较脆的木料,中部靠后部位有护手,避免刺中目标时握持不紧前移,并起到保护手臂的作用,最后部则是较粗的木锥,用于配重和牢固夹持。
作为一个穿越者的王慎自然知道这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不过是想组建一支骑兵,可转念一想,这种装甲薄弱的骑兵真拉上战场,死得不要太快。宋军因缺马,总结出一整套以步破骑的战法。比如用弓弩压阵,以盾牌护住后面的轻步兵。然后将长长的长矛竖起,等着不开眼的骑兵一头撞上来被刺成肉串。
要破长矛步兵方阵,就得给骑兵装备同样的长矛。
受到中世纪欧洲骑士的启发,王慎也用脆木给骑兵制作了许多长矛,并将长矛的前段做成中空。一旦刺中敌人,矛杆子就会破裂,可保证骑兵既不会被贯下马来,也不会因为反震力而折断手腕。
当然,这种长矛只能一次性使,消耗很大,也只能使用在关键场合。
今日王慎料定孔彦舟不会甘心就这么站在原地被动挨打,必然会在下一刻出击。所以,他就让骑兵们换上了重要铠和骑枪。
事实证明效果非常的好,孔彦舟这支骑兵瞬间被踏白消灭,再没有还手之力了。
“亏得王军使想得出这招,所谓天才大约就是如此吧!”方我荣心中又惊又佩:“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第一百三十一章 熊罴(求月票)
一切发生得实在太快了,孔彦舟完全没有想到敌人的骑兵竟然将马速放到最大,就这么笔直撞来,仿佛已经将自身化做一柄大锤。
这已经是蛮不讲理的打法了。
瞬间,身前身边的骑兵纷纷被敌人的长矛刺得落下马来。就算勉强用盾牌挡住了,也被作用力撞得离鞍腾空。
孔彦舟早年是山贼出身,还曾经被官府捉拿下到死牢里,可说是在死人堆里打了一辈子滚,武艺高强,厮杀经验丰富。
就在敌人的长矛将要刺中自己胸口的时候,身体一侧在千钧一发之际闪开去,手中的大枪瞬时刺中敌人的小腹,霍一声欲将敌人身体挑到一边。可就这个时候,巨大的冲击力袭来,虎口一麻,大枪竟被震得脱了手。
敌人战马的冲锋速度快得超乎他的想象,转眼,两匹战马就错身而过。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两支长矛迎面刺来。
好个孔彦舟手一拍,竟在电光石火中抽出腰刀,一刀砍断其中一条长抢。可是,剧烈的震荡袭来。长期以来形成的条件反射使他的身体瞬间做出反应,一翻身就从鞍上跃到地上去。
“喀嚓!”
只见,一柄泗州军骑枪刺穿了马脖子,也毫无例外地折成两截。
方才若不是他动作快,只怕整个身体已经被血忽忽穿透马颈的矛尖刺中,即便不死,也不会有半点反击之力。
他手一紧,长啸一声,脚在落地的一瞬间用力一点,腾身而起。腰刀舞中白光,硬生生破开重甲,将那两个骑兵砍成两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