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宋军溃散之势难以遏制的时候,战场的东北角突然传来一阵喧天的喊杀声,一支奇军如尖刀一般冲入乱军之中!
这股奇兵虽然来的很准时,刚到午时就杀了出来,但是还是晚了。
因为宋军主力已经跑了大半了……
那股奇兵杀入乱军阵营后,直接撕开了一条口子,然后配合剩余主力厮杀了一会,可眼看午时已经过了好久,南路的那队奇兵迟迟不出现,没有了两翼包抄的优势,北路深陷敌阵的骑兵苦苦厮杀,竟然被他们在敌军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冲出重围后,南路奇兵依旧没有出现,北路骑兵也不含糊,他们没有返身再去杀敌,而是沿着笔直的奔袭路线头也不回的冲出了战场,逃出去了!
就那么当着叶良辰等将领的面,逃了!
这队骑兵一逃跑,整个宋军顿时再也没有半点战斗力了,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逃命奔散,叶良辰等人见大势不对,也顾不得什么脸面,对着剩余的一点部队大喊一声血战到底后,也各自骑上战马逃命去了。
………
穷寇莫追,而四散逃命的军队,追起来最美妙了,一路只管无风险收割生命便可。
可当乱军准备追杀的时候,突然出现一支后勤宋军挡住了他们的路,这支后勤军和宋军正规部队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是从气势上和军容上!
而且,这支军队中还掺杂着粗布衣服的民兵,可虽然是民兵,气势居然也和后勤军一致,丝毫不弱,这倒让乱军疑惑了起来。
这是武松的队伍。
武松的队伍抵御住了乱军,直到宋军主力奔逃完毕后,他们才有条不紊的徐徐撤退。
------------
第410章 再次出征
幸亏有武松卢俊义等人抵挡住乱军的追击,才使的宋军伤亡不算大,不过四万禁军还是折损了六千人,这其中有两千多人是在真定城下交战牺牲的,有近一千人是逃跑时候被乱军斩杀的。
其余三千人,则是南路五千骑兵,他们之所以没有及时出现在战场上,是因为路上遇到沼泽,还折了几百人,等他们好不容易赶到真定城下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
合也该他们运气不好,他们返回的途中刚好遇到乱军班师的骑兵,于是又被乱军追杀了一阵,这次没有武松等人帮他们阻挡,他们足足折损了一半的队伍。
一场浩浩荡荡的进攻,就以这样窝囊的失败局面收场,最后虽然斩了南路骑兵的主将,也记了武松的军功,但是首战失利对于本就萎靡的宋军士气无疑是雪上加霜。
身处青州的武植也是又气又无可奈何,禁军从上到下都这么腐朽,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
不全军覆没已经阿弥陀佛了!
对于这次战败,朝廷并没有太多苛责,一切黑锅都扣在了那个已经被斩首的南路骑兵主将头上,罪名是延误军机。
反倒叶良辰居然得了褒奖,说是临危不乱,保全了部队。
当然,大宋有着最完备的监军体系,任何军情都别想瞒住朝廷,武松还有卢俊义的“民兵”力挽狂澜的功劳,也是上报到朝廷的……虽然被叶良辰分去了大半功劳。
仗还要继续打出个结果,禁军主力尚存,再从河北附近州府拉一些人马来凑数,如此在人数上对乱军还是占据优势的。
尽管百般无奈,武植还是继续关注着河北的战事。
根据武松传来的情报,乱军凭此胜仗后,不仅士气大涨,而且消息传到辽国那边后,更吸引了很多被金国迫害的辽国难民越境到大宋的真定府投奔。
而乱军似乎野心很大,不仅对辽国难民全盘接收,也不再抢掠真定府百姓的财物,转而开始治理了。
这些信号极其危险,乱军势力一天天的扩大,如果不尽快平乱,恐怕到时候真的要生成大宋境内的心腹之患。
武植得知这些后,也寝食难安,按照他后世的历史记忆来看,首先是金国灭掉辽国,最后才该大宋倒霉,这中间起码也要十年八年时间。而现在大宋似乎又面临除了金国以外的大威胁,难道是因为自己穿越,改变了历史的缘故?
不管如何,乱军必须灭掉!
眼下童贯手中的西北军仍然没有丝毫动静,而河北禁军又特么这么不靠谱,武植也是决定,一旦这次禁军彻底失败,哪怕冒着谋反的危险,也要让青州大营所有本部混入河北,一定要遏制乱军!
布局规划了那么久,武植可不能在阴沟里翻船。山东可是武植的根据地,而河北乱军距离山东近在咫尺,一旦坐大,山东不保,武植产业的七成都要付诸东流!
还有老婆孩子,武植拼了老命也不能让她们被战火波及。
――――
这些天,河北那边倒是传来了一条不错的消息。
叶良辰虽然嫩了点,可倒也不是傻子,打了败仗后一回忆,才想到武松之前的建议多么的实在,多么的有远见,多么的正确!
说到底,叶良辰也想打赢这场仗,于是乎,他开始重用武松,听从武松的建议,禁军花了数日重整旗鼓,临时整顿了下各部军务,并且抽调武松部的后勤军充当前锋,把卢俊义那些民兵也收编到了武松部中。
――那本就是武松的军队。
已经快占青州所有兵马的一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