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党羽“如何培植?其实武植早就作了长远的打算,青州学院的莘莘学子以后都是他的“党羽”,不过那些年轻人需要很久的时间他们才能壮大,而眼下武植急于在朝中建立势力,所以武植瞄准了他发家的根据地――山东地区的地方官员。
若说东南是朱勉的地盘,那么山东就是武植的自留地,虽然武植不能对于山东的地方官员像朱勉控制东南那样控制自如,可在遍布山东的山东商会近几年的经营运作下,起码山东各州府县地方官,已经全部站在武植这边了。
武植现在好歹也勉强算上大宋第七贼,要权力有权力,和皇帝关系也不错,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些地方官员们又切实身处武植各种影响力最深的山东地区,想法观念都很先进,对武植也非常钦佩,和武植站一队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他们毕竟是地方官员,对于中央朝廷几乎是没什么影响力,武植在朝廷摊上什么事情他们更帮不上忙。
所以,从去年开始,武植还有商会就筹集重金,还派了白胜带着一帮形象气质较好的官员开始打点****这那位天官潘贵潘老爷了,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潘天官来年调任几名山东地方官员进京担任职位,如此武植在****也就有了第一批帮手。
先运作第一批,以后慢慢壮大势力。
武植这边轻车熟路,很快便搞定了潘天官,白胜磨了牙后,气质相貌俱是上佳,颇有他后代白展堂的风采,还和潘天官成了好友。
本来这事已经定下来了,今年这会武植他们就等着山东那几位官员进京任职了,连府邸侍女家丁武植都给他们预备好了。可就在今天吏部那边传来最新消息,事情黄了!
原本预定要升迁的几位山东地方官员,今年不仅没有资格升迁到中央,甚至其中有一人还被贬官到了大西北!
正因为有这种变故,现在武植的核心集团每个人才面色凝重。
而武植这边也第一时间得知,之所以吏部那边会出现如此大的变故,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朱勉从中使的坏。
他摆了武植一道。
<
------------
第543章 九宝莲灯
<
<
<
朱勉最近混的可比武植强太多了,武植虽然主政开封府,有了实权,可判官只是从四,就算当了少尹也才正四而已。朱勉之前的官职是正侍大夫花石纲差运使,虽然是个又有权又有油水的美差,但官只有五,和武植不相上下。
但就在不久前,朝廷刚刚晋升朱勉到了工部侍郎的高位,侍郎仅次于尚书,相当于副部长,六部总共有十二名侍郎,个个都是从三官衔,穿紫色官服,位列大宋****第一梯队的大官。
朱勉从五一下提到从三,还是在工部这样重要的实权部门,这在赵佶时代的朝廷也算得上是坐火箭了。
****有****的潜规则,实权官职不是靠拍马屁就能拿下的,皇帝大手大脚的赏赐给**臣高官厚禄,但大多数都是虚职,而想要坐上工部侍郎的位置,最起码也要有点说得过去的政绩才行。
而朱勉能混到侍郎的职位,靠的除了他和赵佶过硬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他确实有着让百官心服口服的政绩。
他的政绩说来还多亏了武植,本来朱勉这个二世祖只会搜刮百姓,拉帮结派,花天酒地,哪里能做出什么政绩?可他去年为了打压武植提出的商业税加倍政策却阴差阳错的符合了大宋实际的国情。
今年各处官府衙门上班后,按照新商业税率收税,第一个月的税收就比去年多出了三倍还多,如此算来,今年一季度的税收就能超过去年全年的税收,等年末后,国库的收益必定会翻四倍!
没有什么比收入变多更让人兴奋,各地方官府衙门纷纷传来奏折,言明税收大幅增加,而商业并未因此而停滞,甚至更加繁荣了起来。
这种突然之间铺天盖地的喜讯,让朝廷内的君臣都志得意满,连带着朱勉这个带头人也受到了全体官员的注目,不论大家对朱勉的动机和用心有着怎样的认识,但功劳政绩摆在眼前,让他升官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来赵佶和东府意思是让朱勉到户部当侍郎的,但朱勉知道户部尚书慕容彦达和武植关系匪浅,所以他主动请求调任到工部。
工部可是一等一的肥缺,国家所有大工程都由工部负责,再加上赵佶奢侈无度,喜欢搞大工程,工部只要稍微漏下手指头,那油水就能把人撑死了。朱勉是本性难改!
而以朱勉的势力,他到了工部当副部长后,那工部尚书恐怕都要对他俯首帖耳,这下朝廷六部中,工部是被朱勉彻底掌握了。
由于朱勉察觉到武植有意提拔山东地方官员培植势力,然后他立即对于吏部尚书潘贵进行了一番干预,潘贵不敢得罪如日中天的朱勉,便坑了武植一道。
“这个朱勉,着实可恶!”
武植捶了下桌子,朱勉这次算走****运了,本来加商业税的事情武植早就在酝酿了,只不过那会刚来汴京,一切都在适应,没来及顾及到这个,没成想被朱勉这个阴险小人误打误撞拣了漏!
武植着实郁闷不已。
“那个潘贵也是窝囊,连朱勉都怕,把他们家祖宗的脸都给丢光了!”武植忿忿着,周围郓哥萧让白胜他们都噤若寒蝉,“怎么样?这事潘贵怎么解释的?”武植对白胜询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