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家的人也是人,是人都有良心,都有感情,只要你不去动他的切身利益,兄弟叔侄之间有什么不好谈的呢?就算吵两句嘴又如何?过后就忘了。
唐朝时期,唐玄宗的大哥就是将自己太子之位让给了只是三子的李隆基,李隆基对他也很是尊重,给他盖了很大的房子,并没有因为他是长子有着合法的继承权而要让他意外死亡。
明朝时,朱高煦造反之心昭然若揭,朱高炽也没怎么着他,要不是他最后作死,最起码安度晚年是没问题的。朱棣时期,也有几个藩王想打着拥力朱允炆的旗号来反对朱棣,朱棣只是将他们囚禁,并没有加害。
明朝末年的时候,魏忠贤与天启的皇后张嫣有了隔阂,他就想着利用自己手里的特务组织,搞点盔甲、书信之类的玩意儿,诬陷张嫣和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图谋不轨。
不过最后还是被他手下的亲信太监劝住了,那位太监劝他说:“皇帝为人虽然比较心大,但是对自己的家人是很好的,你直接对抗他的老婆和他的亲弟弟,到时候肯定会死无全尸。”魏忠贤想到当初自己对几个支脉很远的藩王无礼就遭到了朱由校的训斥,于是立即作罢,将之前的部署撤了回去。
不过这件事也使他和张嫣以及朱由检结下了梁子,同时也在朱由检心里留下了个权奸的印象,为之后二人合谋搞掉魏忠贤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事老魏也挺冤枉的,在他眼里朱由检将来无非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藩王,对他形不成威胁,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春秋鼎盛的天启皇帝竟然会因为意外落水而死,生前还没有留下子嗣,只能由他唯一的亲弟弟朱由检继位。
都是命啊!
根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记载,慈禧太后临死之时召集所有王公大臣在殿外伺候,这时恭亲王的儿子溥伟满以为慈禧会立他为新皇帝,因为他是溥字辈的最长者。于是他就满心期望的跪在殿外等着老佛爷的召见,没想到看到的却是溥仪被太监抱了进去,这才明白自己完全没戏了。
这位溥伟脾气的也不是太好,眼见自己的皇帝梦泡汤以后,气得破口大骂,咆哮大殿。按照律法的规定他这完全就已经够得上大不敬甚至心怀不轨之罪了,但当时包括慈禧在内的人都没有追究,给出的理由是念在他父亲恭亲王之前的功劳的份上,让他改过自新。
但其实,主要还是亲情在起作用,愿望没有达成之后骂两句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骂他一顿也就算了,一家人没有必要为了这样的事搞出血光之灾。
众所周知的是,清朝自康熙之后是不立太子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每一位皇子都有竞争皇位的资格,这么巨大的诱惑谁能抵挡的住?因此这些皇子们生前肯定也都有过竞争,但是除了雍正以外,谁上来之后也没有搞自己的亲兄弟。
大位的诱惑是在是太大了,谁都想做,这谁也可以理解,你们之前想想是可以的,只要等我坐上去之后就不要再有非分之想我就不会动你们,毕竟是亲兄弟。亲兄弟之间也会打架,也会有争夺家产的行为,但是能为了这事狠心到动刀子的人,不多。因为亲情,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就是走散了的父子几十年没有见过面,一旦见面也会痛哭流涕的抱在一起。这应该就是任谁也无法抹灭的自然属性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利器
刘禅周见到朱楧无限感慨的样子,知道他这是动了真情,忙欠了欠身子,顺着他的话恭维道:“殿下所言甚是,我王也是这个意思。这大明朝本来就是皇帝陛下一刀一枪打下了的家业,就该由殿下等这些皇上的儿孙们一起守卫。”
朱楧嘿嘿一笑,也不知道刘禅周这句话是有意地还是无心的,反正是一句话将朱元璋的心思给说破了。朱元璋生逢乱世,这辈子见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今天他还在和你喝酒称兄道弟,明天就有可能从背后捅你一刀,抢走你的地盘,杀掉你的儿子,强奸你的老婆和女儿。
这种事,他见的多了,而且他本人也亲自干过好几次。乱世之中,是人心最为混乱的年代,人的求生欲望以及潜意识里的兽性被全面的爆发了出来。
因为纲纪败坏了。在太平盛世你要是杀了人肯定是要坐牢杀头,因此就算你真的很恨一个人,也不敢轻易去杀了他。但要是在乱世中杀了人,那简直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松,不仅不会坐牢,甚至还有可能立功受奖。
人都是有劣根性的,越坏的事干起来就越刺激,因此在没有法纪的乱世,杀人放火**掳掠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那些施暴者不仅不会忏悔,甚至还会觉得很刺激,很兴奋,将之前一直欺负自己的地主或者自己一直羡慕嫉妒恨的财主杀死之后霸占他们的小老婆是何其爽哉的一件事,简直就是在网文中才会出现的情节。
而这些残酷的情节却频频在乱世发生,那些以反元大义之名起兵的红巾军多多少少都会干点这样的事,以平定叛乱为名的元朝政府军也经常干这样的事。
朱元璋的部队军纪算是好的了,也无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老朱在打天下的时候,对自己的部队每攻陷一座城池就**掳掠的事很是头痛,一直想整治这件事,但是手下的这群兄弟们拼死拼活的跟着你打仗,总是要捞好处的,一点好处都不让人家捞,那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就散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