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怎么跟你解释呢?朱楧脑子转了几个弯儿,最后编了一个他自认为可以自圆其说的谎话道:“你看他这个人还算是稳重可靠之人吧,现在肃国的疆土发展的那么快,寡人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帮助寡人管理国土啊。”
迪丽娜扎微微地点了点头,看样子是信了朱楧的说法,一脸调皮的说道:“大王是想效仿秦穆公五张羊皮赚百里奚的典故吧,这笔买卖很划算。”
朱楧微微一笑,没有立即回应她的话,历史上的盛庸是个颇有能力之人,屡次击败燕军,还阵斩了朱棣的大将张玉,若是能将他拉到麾下,不亚于得到了一个百里奚。
虽然这种挖侄子墙角的行为不是特别地道,但是朱允炆丢掉江山是他自己作死,将明朝初年握有实权的藩王和勋贵武将都得罪了,造成他们离心离德,不是一个盛庸能挽救的了的。
而且,盛庸的下场也比较凄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盛庸顺应形势投降了。
但是,他跟燕军将领结下的仇实在是太大了,单单死在他手里的燕军大将就有张玉、谭渊等人,在他手里吃过亏,受过伤的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所谓的既往不咎都是哄骗小孩子的,等形势稳定下来之后就开始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了,盛庸投降之后,朱棣虽然顾及舆论继续任用他,但是朱棣手下的大将们却轮番弹劾他,最后盛庸无奈自杀。
纵然他不死,朱棣也不会重用他了,虽然他很有才,但是朱棣手下的大将有才的很多,少了一个盛庸不会垮台,只要他还是皇帝,手里还握着大明朝的资源,就会有有才能的人给他卖命。
由此可见,古代的君王对待那些有才华的人的态度是什么了?不是非要礼贤下士求着人家到你这里来上班,而是用也行,不用也行,得看你自己的表现。
所以说,有才华的人而没背景的人其实是很悲催的,人家就是不用你,你死活没有办法。韩非子、孔子、老子等等到最后不都是死于非命或者是看破红尘吗?
怀才不遇的人真的存在,而且不在少数。因为这个世界上资源是很少的,而人是很多的,想要占据一定的资源,出人头地光是有才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或许是背景、运气等外在的因素。
朱楧之所以看上盛庸,除了他的军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特长了——使用火器。
盛庸十分擅长使用火器作战,大败燕军的几场战斗中他手下的火器兵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朱楧正在努力研制火绳枪,在他来京城之前,第一批火绳枪已经有眉目了,相信洪武二十九年就可以实现量产,到时候他就十分有必要组织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他手下的战将虽然不少,但大多数还是王虎臣那种喜欢甩开膀子跟人拼刺刀的,精通火器的人不多,他所熟悉的就是一个李勉。
而肃国将来是要大力发展火器士兵的,这方面的人才也应该多多引进、培养,光是有一个李勉是不够的,所以他才想着把盛庸挖过去。
这家矗立在秦淮河畔的悦来客栈不愧是高级客栈,朱楧和迪丽娜扎在那里住的很舒服,几番恩爱过后,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朱楧又带着迪丽娜扎去游览了一番白鹭洲、清凉山石头城、燕子矶等金陵的著名景点,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一件趣事——老朱又要选秀了。
朱元璋已经快七十岁了,居然还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实在是让朱楧佩服不已,只不过他除了佩服之外,还略微有一丝丝担忧。
之所以担忧,是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死后,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妃嫔是要殉葬的,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纰漏,一些官员将已经生育过的妃嫔也逼死了,估计是这些妃嫔没有给他们送钱。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被逼死的妃嫔都是只生有女儿的,若是生了儿子的,儿子在外地是藩王,是没有哪个官员干乱来的。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参加选秀的宫女年龄要在十三岁以上,十六岁一下,但实际执行起来,一些年龄不满十三岁的幼女也会被采选进来。而老朱在过两三年就死了,这些正开在花季的女孩子,就要被勒令为他殉葬了。
来自后世的朱楧是受过二十一世纪文明教育的人,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殉葬制度,他已经打算好了,等老朱一去世他就立下旨意,从他开始,肃国的任何一位国君、皇子、大臣都不会用生人殉葬,否则皇室成员不得入祖坟,大臣严惩不贷。
只是想到这一批即将殉葬的宫女,朱楧心中就十分不忍。
第二百五十五章 好事临头
明朝的选秀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就像是女子参加科举考试一样,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就是通过选秀,从民间过五关斩六将,击败同期的八千名秀女一路选上来的。因此史书中记载她长得非常漂亮,应该是没有夸大,八千人里面选一个,不漂亮才有鬼。
但是,能像张嫣这样通过选秀成为皇后,成为后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人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宫女,名义上也算是皇帝的女人,但实际上只是个奴婢,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任打任骂,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力,从此不能成家、不能享受父母兄弟的欢乐,不能拥有爱情,受伤生病都没有人管,死了之后直接扔到“净乐堂”火葬,如同丢掉一只死去的小狗。生活过的不是一般的凄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