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安庆绪一眼,断然说道:“此事我儿尽可放心,朕决不会让庆恩对你下手,兄弟相残,朕无论如何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在我大燕国之内发生!”
安庆绪苦涩一笑,摇了摇头说道:“父皇,您是真龙天子,必有万岁之福!儿臣不敢妄加揣测,我最近听说北边的同罗族又蠢蠢欲动,意欲犯边,儿臣索性闲来无事,想去北边看看,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安禄山看着安庆绪,虽然安庆绪的话没有说明,但是安禄山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其实安庆绪话里的意思,便是逃难,逃避安庆恩对他的迫害!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便存下了无穷的祸患。
如果储君的势力不够强大,那他上面的哥哥们,自然会想尽千方百计将他们赶下皇位,然后取而代之!
可如果储君的力量够强势的话,那么他们自然也会视上面的哥哥们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千方百计将他们铲除,以绝后患!保证自己的皇位不受到威胁!
此事并不鲜见,比如说秦二世胡亥杀扶苏,二世杨广杀杨勇,唐二世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数见不鲜!
安庆绪便处于这样的人情境之中。
自己一心立幼子庆恩为储君,而安庆恩又势力强大,手握重兵,反观安庆绪,既无兵权又无门第,俨然光杆司令一枚,拿什么和安庆恩斗呢?
所以如果有一天自己死了的话,安庆恩第一个要对付的便是安庆绪。
安禄山能够听出安庆绪话语之中的无奈,曾经有那么一刻,他的决定有所松动,但转念一想大燕国的国运,以及他对安庆恩的宠爱,还是放弃了那一丝想法。
这时安庆绪又说道:“还望父王允准。”
安禄山在李猪儿的搀扶下走回了龙椅,低头沉默半晌,然后说道:“也罢,如今同罗一族犯境,朕心难安,我儿骁勇善战,去北边守着,朕也能够放心,既然如此,那朕就封你为征北将军,去北边平定同罗之乱吧。”
说完这句话,安禄山叹了一口气,而安庆绪的心中也叹了一口气。
其实心照不宣的是,父子二人之间,对于彼此的那一丝牵连已经断了。
安庆绪想到了自己当年浴血奋战,为自己的父亲,为大燕国,立下了多少的汗马功劳?
他又想到了当初年幼的时候,父皇对自己多么的宠爱,可事到如今,情随事迁,一切都已经变了。
自从安禄山说了这句话开始,安庆绪便决定自己与父皇之间,再没有了任何父子之情。
安庆绪以头磕在地上,“多谢父皇成全!”
安禄山摆了摆手:“罢了,我儿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安庆绪达到:“边乱未平,儿臣心中忧虑,事不宜迟,明日便动身吧。”
“准奏!”
晋王府。
“怎么样了王爷,主上怎么说?”陈文周问道。
安庆绪咬牙说道:“没想到父皇心中早已有储君人选,而且立下了诏书,哼哼!我今天一说要去北边,父皇便立马答应了,好像迫不及待似的,哎,没想到呀没想到,在父皇的心中,本王竟如此不堪。”
陈文周见安庆绪咬牙切齿,义愤填膺,火上浇油地说道:“王爷,你怎么还对主上心存幻想呢?他如果心中没有储君的人选的话,又怎么会将你削去兵权闲置范阳?很明显,对于储君的人选,主上的心中早有定夺!”
安庆绪点了点头,“我已经向父皇说了,主动请缨去北边镇守。”
陈文周喜道:“那便再好不过了!如果我所料不错,主上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一定会颁布立储诏书,确定郑王作为太子的地位。”
“啪”的一声,安庆绪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足见他心中的气愤!
陈文周笑道:“王爷主动请缨离开范阳,在其他人看来,这无疑是避难去了!我想主上也是这样想的,但事实上,如此一来,当咱们事成的时候,您便可以脱了关系,到时候咱们再嫁祸给郑王,岂非一举两得?那时候您再入住范阳,成为大燕国的君主,那可真是名正言顺,再没有任何人可以非议了。”
听到陈文周这么说,,安庆绪漆黑的老脸才又重新泛起一丝喜色,他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果然计虑周全,如此一来便万无一失了!就算咱们对老头子下了手,也不会有人想到是我做的。”
陈文周哈哈一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什么是东风?”安庆绪赶紧问道。
陈文周拿手指了指皇宫的方向:“李猪儿。”
------------
第二百零五章 惊变(一)
公元756年,这注定是多事的一年,也是作为大唐的一个分水点。
这一年,既是天宝十五年,也是至德元年,即使雄武二年,也是载初元年。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分别带领两军杀入叛军的老巢河北,仅一步之遥便可彻底杀入叛军的腹地范阳,将叛军击败。
但由于长安不稳,河曲九府动乱,以及叛军围攻太原,更打算南下江淮之地,两人不得不率几万大军由井陉口撤出,留下常山太守颜杲卿,饶阳太守卢毅,和定州太守李,继续防守常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