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印军看来,巴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从杰赫勒姆出发的巴军推进到了查谟郊外,但是这支巴军的后勤补给,全都得依靠印度的边境公路,而这条为了边防军修建的公路非常糟糕,不但路面狭窄,而且很多路段没有铺设路面。
一条乡村公路一般的低等级公路,能够支撑起数个旅的作战消耗?
如果不能,那么巴军就会在某个时候主动退却。
毕竟,装甲部队的战斗消耗非常巨大,对补给的依赖非常大,如果后勤跟不上,装甲部队就无法作战。
相反,在拉合尔方向上,进攻的印军的处境就好得多了。
至于斯利那加,那是克什米尔的首府,因此巴军无论如何都要拿下斯利那加,绝不会放弃斯利那加。
正是如此,印军总参谋部给查谟的守军下达了死守的命令。
当时,印军仍然在强攻拉合尔。
其实,印军的判断没有错。
对巴军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后勤保障。
要不然,从查谟西面突击的部队也不会带上相当于8个旅的后勤保障部队。
怎么保障?
短期内,肯定得依靠4个后勤旅,即尽可能的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哪怕运输效率低得吓人。
只是,从长远来看,就得提高运输效率。
怎么提高?
修路。
显然,这也正是带上了4个工程旅的原因。
其实,这4个旅都是步兵旅,只不过带上了足够多的工程设备,而且少数官兵接受了相关的培训。
提供培训的,正是“安固”公司。
当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安固”公司还派了数百名顾问去前线,协助巴军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些顾问,在很多时候是亲自上阵。
不需要把路面修得多好,关键是得把路修宽,确保能够同时让2台卡车通行,也就是能够保证畅通无阻就行了。
当然,公路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自然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按照战时的标准,施工方式也极为野蛮。大部分时候,就是直接进行爆破,炸开公路两侧的山体,然后用推土机开路。
至于路面,最多用压路机平整一遍。
受到后勤保障影响,突击到查谟郊外的巴军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兵分两路,开始向北面与南面迂回。
城市战的消耗太过巨大,而在城市外面作战就好得多了。
当然,在攻打查谟之前,肯定得包围查谟,也就需要跟另外两路部队汇合。
2017/12/10 9:27:02|46871178
第602章 停火契机
在经过了一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巴军的进攻行动明显慢了下来,准确说是进攻的力度减弱了许多。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
或者说,只是印军这么认为。
在开战的第7个晚上,从锡亚尔科特出发的巴军首先跟主力部队汇合,随后从北面南下的山地部队的前锋跟主力部队汇合。
因为包围查谟的态势已经形成,所以巴军对作战行动做了调整。
这就是,安排更多的山地部队去包围斯利那加,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占领这座城市,完成对克什米尔中部地区的扫荡行动。
当然,印军在拉合尔发动了自进攻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可见,印军把赌注全都押在了拉合尔。
在印军看来,如果能够迅速打下拉合尔,至少是占领城区,就有望迫使巴基斯坦向该方向增派作战部队。
经过激烈的战斗,印军终于突破了巴军设在城外的防线,攻入了拉合尔古城。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虽然在当晚,印度空军全力以赴,出动了上百架次的作战飞机,但是在巴基斯坦空军的全力阻击下,绝大部分印度战斗机都没能完成作战任务,印度空军反到在空袭拉合尔的时候损失了十几架战斗机。
没有制空权,还去搞空袭,简直就是送死。
其实,打到这个时候,印度空军基本上已经残废了。
还能打,只是很难扭转局面,最多也就是牵制巴基斯坦空军,不让巴基斯坦空军肆意轰炸印度陆军。
能不能打下拉合尔,就得看印度陆军了。
其实,在当晚,巴基斯坦陆军试图发起反击,结果却因为印度空军的轰炸,没有能够按时部署到位。
当然,是否发动反击,基本是没有什么区别。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在拉合尔方向上,巴基斯坦陆军采取的就是拖延战术,尽可能的拖住印度陆军。
虽然损失较为惨重,特别是拉合尔的平民,但是对巴基斯坦来说,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收复整个克什米尔地区,那么就算把拉合尔打成了废墟,也是千值万值,自然不会在拉合尔投入太多的兵力。
更重要的是,印军在该方向上的进攻一直缺乏力度。
打了3天,印军才突破了巴军的外围防线,攻入拉合尔古城,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此外,守卫拉合尔的并不是巴基斯坦陆军的主力部队,只是一支二流部队。
如果二流部队就能守住拉合尔,还需要动用主力部队吗?
其实,巴基斯坦现在需要的就是几天时间。
从杰赫勒姆到查谟的修路工作还在进行,按照计划应该在5天内完成,不过实际需要大概7天左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