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人手方面,肯定会不足。”
“只能先从并州开设起。”
“等人手稍微充足一些,在往周边郡地开去。”
“只是这样的话,速度就太慢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慢点,就慢点吧。”
“按照现在的形势,开设出去,也不一定能保住。”
“等局势稍微稳定一点,在开设也不迟。”
“毕竟‘青楼’和‘女闾’,都属于明面上的东西。”
田丰点了点头:“主公同意就行。”
“我去处理政务了。”
看到赵风点头同意,田丰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五日后。
田丰笑着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各地赋税,都已经统计完毕。”
“如今大都在运往晋阳的途中。”
说完,从怀里拿出了一份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立马走到田丰身边,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看了一遍。
常山郡这次征缴的赋税是栗米一百二十余万石。
太原郡征缴的赋税只有八十三万余石。
常山郡虽然略有增多,但这也是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才不到百分之五而已。
而且,这次是栗米,上次是小麦。
太原郡依然在减产。
如果算上预期增产的可能,与剔除孟县和狼孟增产的一万来石粮食。
那么就相当于太原郡减产了百分之十。
粮食赋税征缴上来,今天大半赋税都已经征收完毕了。
最多就是在腊月的时候,各地在上缴今年一年的商业赋税。
不过那只能算是小头。
而且加上,今年各地物价,被董卓更铸小钱来破坏了。
最后能有多少赋税,还真不好说。
如果在董卓擅行废立以前。
这些赋税,是需要送往洛阳,然后在由洛阳拨付下来。
拿掉其中的大头。
所以,以前即便是丰年,全国各地,也养不了太多士兵的。
就以赵风自己为例。
一年赋税在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左右。
朝廷最多返回三成,也就是一百三十五万石粮食。
这一百三十五万石粮食,扣除所有官员的品轶,全部用来养兵,也就养四万士兵的样子。
但这四万士兵,每一个县城都要放五百到一千人,两个治所还需要驻守四千人。
太原郡一十五个县城,常山郡一十二个县城。
晋阳和元氏需要驻兵八千,其余各县县兵,以平均八百人来计算,共计驻兵两万余人。
等于赵风能拿出进攻的部曲,就只有一万两千余人了。
当然,兵器、衣甲之类的东西,都是由朝廷拨付。
这就不需要自己花钱了。
但这是按朝廷满额拨付,与全部赋税用来养兵,计算的。
实际上,根本行不通。
------------
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烈邴原
因为你还需购置食盐。
在物价没有上涨前,食盐需要八百五铢钱一石。
一名士兵,一年要消耗掉一石粮食价钱的食盐。
看上去好像不太多。
但对于本来军费就紧张的情况下,就比较多了。
还有马匹口粮的消耗。
虽然马匹,大部分都是以草料为主,但草料也要花钱收购的。
不然就派士兵去割草,那显然不现实。
至于去放养,让马匹自行吃草,那更不现实。
加在上加餐的豆类,开支也不小。
一匹马匹,一年消耗的钱粮,相当于两名士兵。
就算只拥有两千匹马匹。
士兵那边就要少掉四千人。
一万二的出征部队,就只剩八千了。
别看两千匹马匹好像很多,其实根本不多,一个县城也就放置四、五十匹,驿站再放置一些马匹,就安置完了。
还有官府的耕牛,也需要消耗粮草的。
另外还要兴修水利、官路等,做一些利民的工程。
不然,万一出现决堤之事,就准备用项上人头去背锅吧。
所以一圈算下来。
除去常规驻兵外,能够拉出去作战的士兵,也就两、三千余人。
这么点士兵,连一个只驻守八百人的县城,也强攻不下来。
当然,这些士兵,本身也不是让你去进攻别人的。
而是用来保境安民,清剿山贼、匪类的。
如果山贼、匪类强大,两、三千士兵清剿不掉,在保证城池不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可以从各个县城,征集一些县兵过来。
县兵的原本存在的作用,就是震慑世家、豪强、士族,抓捕县内盗、贼的。
所以不能征集太多,否则城内没有县兵抓治安,县城可能就乱套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风明明有八万余大军。
但真正能拉出去进攻别人的大军,也就只有两、三万。
因为大部分的士兵,都要驻守在县城。
加上目前处于乱战时期,各地边城,都需要七、八千士兵驻守。
当然,如果赵风能够确保,并州各个世家、豪强、士族,不会反叛自己,还是能凑出不少出征大军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