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一些?东莱王,不知道贵多少?不会要几千贯吧?那就算了。”那左金吾卫王大将军问道。
“那倒也不用,不过由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价格自然不同。最高级的报时仪,他们准备生产十只,好像准备上面镶宝石,里面也有一些部件是采用黄金的。算下来这个要800贯左右一个。
次一等的呢,可能要400到600贯;就是最便宜的,也要一百贯……”
他们听武炎之说完话,倒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大将军,可都是从战场上过来的,哪个不是身家巨富?几千贯一只钟,虽然也买得起,不过肯定觉得不太值。
不过几百贯对于他们来讲,那就是小儿科了!
“东莱王,老父亲几个月后就是90大寿,不知道能否先给别人做一只那800贯的报时仪?”那王大将军问道。
“今天应该没问题,好像才预订出去六只,不过再过几天就难说了!”武炎之说道。
那些人一听,不觉心里很是慌乱:“东莱王,麻烦也给鄙人来一只……”
“鄙人也要一只……”
“张将军急什么,东莱王还没答应鄙人呢……”
接下来,居然有五个人订购了大钟。
“李将军,你说晚了,那800贯的没有了,你若要,只有600贯的了……”
“那……就要了600贯的吧!”那李将军还很不甘心!
……
今日顺便预销售出去好几只时钟,武炎之颇有些意外!
看样子果然是“一招鲜,吃遍天!”,早知道这时钟如此好销,还去费劲制造什么玻璃呢?就因为去找纯碱,还差点被突厥骑兵偷袭!
不过又一想,自己前世是工程师,也不能光想着赚钱。发展大的工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水泥、钢铁、石油、煤炭、机器等等都要慢慢来。
最后当然是铁路、公路和轮船!
与几名将军谈完购买报时仪的事,那旁边大钟的指针,已经到了8点一刻。
“诸位,今日是起运九鼎的隆重日子,下面请东莱王讲话。”孙恒说道,他是仪式的主持人。
武炎之上去随便讲了几句,接着是杀鸡宰羊的仪式。在古代,特别重视祭祀工作。
如此大的起运,如果不搞一个仪式,要是出了事,武炎之是承担不起责任的。
在羊和鸡摆上之后,武炎之又上去给神灵敬了酒。整个仪式搞完,时间已经到了上午10点钟。
“东莱王,可以起程了吗?”孙恒问道。
武炎之看看天色,又与周围几位大将军、将军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起程了。
于是他一声令下:“起程!”
只听得瞬间那大锣鼓又响起来!
这次运输工作的现场第一负责人是崔少监。
只见他冲那左金吾卫校尉一挥手,那些人立刻便推动早已经放在轨道上的大铜鼎!
最前面的当然是最大的豫州鼎------也叫神都鼎!
……
在平路上运输,是边运输边加轨道,一次运输一个大鼎或者2个小鼎。也就是在一节十五米的轨道之上,最多间隔放置两个鼎。
其实总重量算下来,最多不过12万斤,不算太重。不用说,运输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个最大的鼎。
道路早已平整好,不过那轨道放上去,总还是需要调整。武炎之当然是按照铁路的要求,早就准备好了若干大拇指出的碎石,用来垫木头。
第140章 九鼎3(加一更)
前文讲过,运输九鼎之线路,从上清观到袭芳园,是一段下坡,长度约30丈,也就是90米左右。坡度大约有十来度这样。
这要是后世有吊车有汽车,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不过这当时,这就是个大问题。
武炎之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把九鼎从轨道车之上放到平板车上,这平板车上也有轮子,那轮子嵌在石板的凹槽里面。
然后使用神仙葫芦进行拖拽,至上坡的边缘,将其从斜坡上推下去。因为那斜坡的石板之上,也有二十厘米深的直直的凹槽,那轮子就会卡在里面顺着凹槽往下滑下去。
那斜坡的底部,那凹槽里面会放细沙,速度会逐渐变慢。
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如何从轨道之上,将如此重的铜鼎放到平板车上。反之也一样,如何从平板车上,将其放到轨道之上。
其实这比较好办,前面说过,古代有神仙葫芦。而武炎之采用的是临时分段轨道,所以很容易调节高低。只要将两个平板车的高度调整到一样高,很容易进行拖拽。
将九鼎运到到明堂附近之后,这里设计了一段长坡,利用长坡将九鼎上升到事先搭好的台子上。
由于是从下往上,就使用四个巨大的钢制神仙葫芦配合铁链,将其提升到平台之上,如此运输工作就完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那神仙葫芦和轨道是极其重要的工具。
另外,还有一样重要的辅助工具,就是武炎之发明的油压千斤顶。
这东西的原理不用细说,制作并不复杂。就是那机械千斤顶,其实也非常简单,古人缺少的,有些时候是一个思路而已。几个月之前,尚方监的能工巧匠,根据武炎之的图样和反复讲解,已经将其制造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