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思路,流民必须还乡,头三年按照七成缴纳各种租税,第四年就好恢复正常,并要求尽可能给他们恢复原有的土地。
如果愿意在当地落户,也是可以的,但是只减免第一年的五成,以后不管,并且土地全部自己开荒,州县不再分给上等的土地。
他这做法,等于还是逼迫流民还乡。因为单单依靠那些开荒而来的贫瘠土地,是根本不可能把租税交齐的。
武郎中的做法是将流民全部改作矿户,只缴纳部分租税,同时在当地建立一个冶监,负责征收矿业税。
我以为,既然韦舍人是劝农使,还是要尊重他的意见为好,毕竟让流民在当地落户,可能会助长人们逃离的想法。
不过嘛,要说起这方案的可操作性,似乎武郎中的方案更加可行,以为他深入山里面五六天,很是了解流民的想法,也提出了具体的流民安置方案。
所以,这二人的方案中的确难以选择!还是请姚相公做主吧!”
姚璹摇摇头,心里暗道:你这分析,也就是把二人的方案重复一遍而已,谁还不会呀?
此人一贯的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话都让他说完了,却还是没有一个自己的意见。
他转头又问大将军王孝杰:“王公,你对二人的方案是如何看的?”
王大将军倒是很直接道:“这流民治理,乃是千古之难事。俗话讲,民以食为天,百姓吃不饱饭,自然会逃亡他乡以求活路。
依鄙人的看法,武郎中的办法更为可行,这些人本身就在山中开荒和采矿,只有少部分在山外佃种大户家的田地。
所以若是在没有落实他们土地的情况之下,就贸然强行遣返这些流民,必定会造成叛乱,这也是圣上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今吐蕃大地当前,我估计圣上不日就会派鄙人前去抵御吐蕃,这处理流民之事,还是二位相公做主才是!”
姚璹一听,还是这王孝杰说话办事爽快。于是道:“我也以为,这韦舍人的意见有些操之过急,不过他是圣上钦点的劝农使,按理可以独自处置,并不需要我等参与。
但是,如今这奏表到了政事堂,我等如果不向圣上表明态度,万一出事,也是脱不了干系的。走吧,圣上今日在含元殿呢,我等现在就去给圣上汇报商量的结果吧!”
……
含元殿。
武则天细细看罢武炎之与韦嗣立二人的奏表,好半天没有说话!沉默了大约半刻钟,才问了三人商议的结果。
姚璹倒是很大度,也没有单独说杨再思模棱两可之言,而是直接道:
“微臣等三人都以为,这韦舍人虽然是劝农使,不过他的方案缺乏实际调研,可行性不高。
因为这些流民要回乡,要不给点甜头,他们肯定是不会回去的。但是给的好处太多,反之又会助长百姓逃离避税之风。
所以微臣等以为,不如采取武郎中的方案,他毕竟在山中呆了六日,还与若干流民寨主交换了意见,也倾听了流民的呼声。
对了,他们还帮助清缴了一伙土匪,另外还招安了一伙匪徒。微臣看来,这武郎中年纪虽然轻,不过却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稳重和细致,倒是干吏!”
武则天听罢,倒是一喜,想不到这个侄孙子还真的不错!才到邓州,居然就办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大事。
更为难得是,他居然还亲自深入到伏牛山中,了解流民苦难,帮助建立矿场。
不仅如此,还帮着解决了匪患。办事如此细致而又干净利落之人,在武家子弟当中,可是绝无仅有!
看来,得给他嘉奖才行,想到这里,她点点头,微笑着慢慢道:
“这流民宜抚不宜打,他们逃离至山中,不过也是为了活一条命而已,既然三位相公都说炎之的办法好,朕也同意,就依他的意见办吧!
立即发牒,把韦嗣立招回来,看来,这办理流民之务不是他的特长。另外,这次武炎之他们斩杀几十名山匪,也是不易,朕要嘉奖!
他也是朕大伯家唯一入仕之人,就给他加朝散大夫,赐勋上柱国。给那二位跟着办差胥吏,玉飞赐勋云骑尉,姚宽赐勋武骑尉。”
“臣等遵旨!”
“对了,王相公,如今吐蕃十万精兵来犯,陇右惊扰。朕命你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带兵二十万,予以吐蕃迎头痛击!”
“微臣遵旨!”
第065章 铁腕救灾1
这大雨说来就来,一连下了七八天。
武炎之他们的行军速度从每日三个驿站九十里,一下就下降到两个驿站六十里。
这日好不容易接近天黑,才渡过河水,抵达邓州穰(rang)县驿站。渡河时,但见那河水异常浑浊,水位比往日明显高了三四丈以上。
穰县也是邓州州府所在县,那钱县丞早已经在驿馆外边迎接他们一行。
“卑职穰县丞钱德欢迎武大使回到家乡来!”他倒是非常客气,尽管武炎之的家乡是临近的新野县,不是穰县。
“钱县丞辛苦了!”几人行礼见面完毕,进到驿馆之内歇息和晚餐。
那钱县丞陪着武炎之等人晚餐。席间,他突然哀叹道:“这次暴雨,穰县可是损失也不小,有二百多户人房屋被冲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