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日记云:“寅刻入贤良门。黎明上御门,在丹墀下侍班。事毕,适是日翰林院保送御史十人引见……”
十一日记云:“赴廖仪卿处会课,因考期已近,同人各书折字,不作时文。”
殿试、考差,写大白折翰林字最重要,所以以后数日皆记“写折字”,十五日至圆明园寓。
十六日记云:“寅初刻诣官门外接试卷,入正大光明殿,寅正刻,发下题目:书题‘克己复礼为仁’,次题‘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诗题‘赋得膏泽多丰年’,得‘多’字。酉刻纳卷出……是日与试者共二百九人。”(按据中华书局《林则徐集·日记》引用。“书题”二字,当系“首题”笔误。“克己复礼为仁”句见《论语》十一《颜渊》篇。是八股文的题目。是《四书》题,非经义的《书经》题。)
十七日记云:“闻本日简派阅卷大臣;董中堂师,戴可亭宗伯,刘信芳大司马,卢与石、黄左田、戴芷湾、秀楚、翘宝共八人。”
二十三日记“引见”,即见皇上,“次起居首”,即第二批第一人,共引见七十三人。六月初一记放云、贵试差。十二日记放福建、广东、广西试差。十九日记放四川、湖南试差。闰六月初十记放江西、浙江、湖北正副主考。林“钦点江西副主考”,吴美存正主考。十一日记谢恩。十六日离京去江西,八月初一到达南昌。清代主考官到达各省的日期是一致的,都是八月初一到省城。由北京出发,路远先走,路近晚走,都是按日期算好日子走驿路前往。
八月初六日记云:“未刻由抚署坐亮轿赴贡院……在至公堂小坐,即入内帘,下榻于奎宿堂。其庭有五桂,清芳袭人,乃钱香树先生于乾隆丁卯典江西试时所植,已七十年矣。”
初七日记云:“早晨帘官十四人同来见(同知二人,知县十二人)……”(按均临时调来阅卷官。)
初八日记云:“早晨与美存前辈出玉清堂坐公案,掣十四房次第签。申刻封奎宿堂门,自出题目,传匠进刻。首题‘子曰女得人焉’至‘偃之室也’;次‘所求乎子’四句;三‘传说举于版乐之间’五句;诗‘赋得日照香炉生紫烟’,得‘烟’字。亥刻刊毕,始闻外场封门炮……题目纸刷印甚缓,与美存前辈及诸帘官监视彻夜。”
初九日记云:“黎明始得题纸七千张,与美存前辈先送至红门,监临接出,旋又续发四千张毕。”
初十记云“首场放牌,查取坊刻成文,二鼓净场。”
十一日记自书五经题:《易》“有学盈缶”、《书》“用赉尔秬鬯一卣”、《诗》“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春秋》“吴子使礼来聘”、《礼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十二日第二场五经、十五日第三场策题五道。十六日三场出场。但主考及同考官等还被锁在贡院评阅卷子。
十三日即记“傍晚外帘送朱卷来,因时已黄昏,未能分阅。”
考举人时,所有文上墨笔写的卷子,全由抄手用银朱红笔重新抄过,分给各阅卷官看,主要是防止因认识笔迹而作弊,这叫“朱卷”。等决定取中后,再与“墨卷”核对。
十四日记“辰刻出玉清堂,视十四房分卷。未刻始有荐卷,阅十本,取一本,备取两本。”其后自十五日至三十日均记“阅荐卷”若干本,直至九月初一才记云:“检数日阅过荐卷,分别去取,并吊阅二、三场互相比较。”初二日记云:“披阅荐卷二三场,下午将拟中之卷,发交各房查对二三场笔气。”从这些记录可以知道,各个房考官首先评阅的都是头场卷子,即三篇八股文,一首试帖诗、房考官看到好的,选出来送给主考。林是副主考,据记十五天中共阅荐卷四百七十余分,有时还记取几本,取中率约为十至十三分之一。取中之后,才调阅、查对二三场卷子。可见不但取中与否全凭八股文、试帖诗,而且一般二三场卷子,看也没有人看了。只有极少数被取中幸运儿才被调阅二、三场的卷子。可见当时考试全凭八股文了。
在八月二十六日记云:“阅荐卷三十本。是日得元,且佳卷甚多,夜改魁卷,发刻。”这条日记很值得我们深入认识八股文这一历史情况时去思索。就是在这样众多的比较好的、已取中的试卷中,忽然间发现第一名,以及二三四五名以下名次的排列,标准是什么,如果以敏锐的眼光看出是“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而且后面还有好几天,安知以后几天看的卷子都不如他呢?但他却能肯定这是“元”,虽然八股文在形式上的严格限制很多,有便于决定符合不符合标准,但众多卷子都符合标准,这种抽象的文章,全凭评卷人的直观感觉,这就全看主考的水平与好恶。而且举人得中的卷子,都要刻成《新科闱墨》,发榜后在社会公开卖,给广大读者看的。因此“元”的文章,如在读者中受不到赞赏,那主考不但要丢脸,而且要引起大问题,甚至被判罪送掉性命。清代各种科场案数屡见不鲜。所以主考不是好当的。对评判八股文,的确要有一点水平,这水平也的确是从自己的苦功和才华得来的。而且还得十分认真。自九月初三到九月初六四天中均记“点阅落卷”,初六还记云:“得‘爱’字二十一号卷,诧为异才,亟拨之。既揭晓,乃周仲墀也……素有才名。”此条也要略加说明:即考生交了试卷,先由抄手用朱笔抄成朱卷,分送各阅卷官看,阅卷官各有代号“字”及编号。阅卷官认为好的,送给正、副主考即“荐卷”。不好的即丢在大纸篓中。正、副主考看完“荐卷”后,再到这些大纸篓中翻阅被丢弃的试卷谓之“点阅落卷”,遇到幸者,被主考看上,又被取中。取中之后,再调来墨卷,掀开密封,才知道取中的是谁。九月初八日记连夜写榜。初九记丑刻(即午夜二三时)送榜出红门,这样这次乡试才算结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