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教育的特征之二是先强调记忆,在记忆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再谈理解。这和现代西方教育的原则是有很大差别的。即现代西方教育从启发儿童思维人手,而中国传统教育则是从利用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差的特征入手,先强调记忆,从中国传统悠久文化讲,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学习读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时,从无到有的几部经典古书。而这些书要记熟,但又都是古老抽象的语句和道理,只能逐渐由浅入深地理解,不要说儿童,即使大人也很难完全弄懂。因而儿童读书时,如先强调理解,那是不可能的。而这时儿童的记忆力最强,所以必须先强调背诵记忆,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即儿童的生理、心理实际,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如不理解这点,就不能认识中国传统教育的科学性,如机械地以西方现代教育的观点认识中国历史传统教育,那必然要产生错误的认识、反科学的观点。这必然也就影响到本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越来越下降。弄的一般大学生的本国语文水平连本世纪初期乡村小学的水平也比不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中国有句古话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讲,这句话是经验之谈。即中国传统教育本身,是强调在熟读当中自然地理解。在读熟了许多篇章之后触类旁通。简单地说,即在记忆的基础之上,再谈理解。因而八股文教育的开讲,也都是在读熟一部分古书,有了一定基础和理解力之后才开始的。《红楼梦》第九回写宝玉读书情况,已念到第三本《诗经》,而贾政告诉李贵说:“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见当时宝玉已念完《四书》,正念《诗经》,却还没有开讲,他的知识也还是自己在读书时、熟读背诵中自然理解的,所谓“讲明”,是按照“朱注”讲,作为写八股文的标准分析基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鲁编修小姐“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也是在五六岁开蒙读《四书》、“五经”,五六年中把《四书》、“五经”读熟之后才开讲的。这个“讲”,现在读者要理解,不是一般讲解词句意思,这是靠熟读背诵当中自然理解,老实说是不必讲的。明、清两代八股文教育中的所谓“讲书”、“开讲”,都是讲《四书》中的每一句话如何发挥,如何写成一篇八股文。
因而在八股文教育中,开讲的同时,不久也就要“读文章”,这是八股文的特定概念:“文章”二字在当时是专指八股文,不包括什么唐宋古文以及其他一切文字的。“读文章”,就是读八股范文。学作八股文,读熟《四书》、“五经”是基础,是材料。再读文章,读熟别的名家的八股文,是模式,是样子。前引《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所说“王守溪的稿子”,以及所谓王、唐、瞿、薛,说的是明代八股名家王鏊、唐顺之、瞿景淳、薛应旃,这四人除王鏊前面已作介绍外,其他三人,也都有名。唐顺之,字应德,江苏武进入,嘉靖会试第一名,官至风阳巡抚,晚年讲学,世称荆川先生,有《荆川集》。且以抗倭寇着名。瞿景淳,字师道,江苏常熟人,嘉靖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即俗称“榜眼”,官至翰林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以抗严嵩着称。薛应旗,武进人,字仲常,进士出身,官至浙江提学使。以正直着称。晚年讲学,着述甚富,着称者为《宋元资治通鉴》。《儒林外史》故事是以明代嘉靖年间为背景写的,所以举的都是明代八股名家。明代八股名家,此外尚有钱福、归有光等。清代则刘子壮、熊伯龙、李光地、韩菼、方苞、袁枚、尤侗等人,连林则徐也都是当时八股名家。因说“读文章”,先略谈八股名家,容后另写专文详述之。“读文章”就是读名家八股文选集和当时各科中式的文章,即乡试、会试闱墨。有如现在准备高考,练习作前几届的试题,揣摩印出来的标准答案。清代乾隆年间,朝廷命方苞选了一部标准八股文选,书名《钦定四书文》,内选明代八股文四八六篇,清代八股文二九七篇。是为官书选本,至于私人的选本,个人的稿本,那就更多了,这都是“读文章”的“文章”范围。当时八股文教育,在私塾中读熟经书之后,便是开讲、读文章了。开讲读文章的目的便是为了学作八股文。
学作八股文,开始只学着作“破题”,谓之“开笔”。等写了若干个破题之后,教师看写的有点意思了,然后再学写“承题”、“起讲”,然后再学写中间的长对子“排比”,或四、或六、或八,然后再学写结束语“大结”。这样由学写破题开始,直至学会写中间各股以至大结。就叫作“完篇”或叫“成篇”,这就算学会写八股文了。《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写马二先生问匡超人道:“你当时读过几年书?文章可曾成过篇?”匡超人道:“成过篇的。”这就是说匡超人会写整篇的八股文,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所以马二先生出题目让他作一篇试试看,后来匡超人也考上秀才。综上所述,是八股文教育第二个特征。即先读完经书,再开讲、再开笔作文。一般前六七年甚至八九年中,都只是熟读背诵,不讲解,也不作文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