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先前见汝在那纸上还写着汉羌之策,嗯,如此这般身陷囹圄却不失大志,勤勉好思,算得上是心智坚毅之辈,若不是如此,某定然与你割了师徒情分。”打一棒子,再给一个甜枣,贾狐狸这手儿,玩得儿实在漂亮。
“恩师教导的是,然汉羌之间,积怨已深,仇兵连年不解,实属我大汉心腹之患。恩师在此,还望教阜”杨阜之前本就陷在这个无解命题当中,听到贾诩说到这些,自然躬身请教。
“汝也知晓,为师毕生的心愿,就是看到汉羌一统,和睦共荣。汝所书问题,为师自然也有解决之道。然为师今日要告诉汝的是,空想误国,躬身力作方可兴邦。似汝这般思虑万千却不为一事,焉能想出解决之道?”
马超愣愣看着贾狐狸:这老货啰里吧嗦说这么多废话到底是啥意思?
不仅马超如此认为,就连杨阜也是一脸迷茫,抬了抬头,恭声问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恩师学谋似海,正当躬身力作;阜学识鄙陋,茫然无绪,即便想为,却有心无力也。”
“今日恰逢高人在此,徒儿何弃美玉而问砖石?”贾诩似笑非笑看着马超,一幅坐岸观火的神情。
而马超心中同时也一动,不禁佩服贾诩的手段:先是敲山震虎,打消了杨阜的傲气;再怀柔之策,又给了杨阜希望;最后让自己华丽丽出场,这短短几句话之间,竟用了三个计策,真是人老成精!
而之后,马超也知道这是戏肉来了。贾诩不道明自己身份,明显是让自己先忽悠了杨阜,最后再由贾诩说明自己已经是西凉马家的军师,那老师都是军师了,你这学问不如人家、长相也不人家的家伙,还等什么?还不磕头就拜、誓死效忠?
老狐狸啊老狐狸,你真是卖了人家杨阜,还让人家杨阜帮你数钱得亏你不是我的敌人,你要是我敌人,恐怕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而杨阜看得马超年轻,心中不禁有些疑惑,然而恩师亲口说出的话,又岂会有假?于是,杨阜不得以,向马超作了一揖,恭敬说道:“还请小先生教阜。”
其实,对于汉羌之间的问题,马超心中早有腹稿——不要忘了,这厮当初可是给西凉马家定过大战略的!——贾诩来了之后,马超更是将心中的所想与贾诩交流了一番,两人最终确定了对羌族的解决方针。
由此,马超便也还了一礼,装作牛气哄哄的样子说道:“诚如义山所言,汉羌之仇怨,已积百年,若想汉羌和睦,也非一日之功,然万物有源,寻根探底,终有律也。解决之道,正是在律之间也。”
挠了挠头,马超感觉,跟这些知识分子对话,真他娘费劲,赶紧转入正题继续说道:“汉羌矛盾之源,便是世人生硬划出了汉人和羌人的界限。若以天下为一家,无论羌胡还是蛮夷,奉大汉为主者,皆是大汉之子民,无分亲疏贵贱。皆可有耕种的田地,放牧的草场,织布的桑蚕,劳作的活计,贩卖的商贸,甚至,也可入朝入郡为官。使得这些人少有人养,老有所依,男子有立世的骄傲,女子有温馨的家庭。如此这般,焉又有汉羌之怨?”
“先生大才,此语旷世之论,阜闻所未闻!”马超这一开口,立时就惊倒了杨阜,其实这也难怪,在古代,谁又提出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个一思想论点?
“先生虽道出汉羌矛盾之源,然汉羌之间,现已经连年刀兵不解,先生又以何策,才能使得汉羌一家?”杨阜细细思索了马超的话后,立时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过,马超既然已经把根源说出来,那解决之术,自然也不在话下。
“诩先生满腹韬略,某得益于诩先生指导,加以鄙人的揣摩推论,最后,我二人均认为,做到以下三点,便可令汉羌一家。”马超也瞅了一眼贾诩,心想:这花花轿子大家抬,既然贾诩给了自己那么大的一个架子,自己又岂能不识趣、不去再抬一下贾诩?
而贾诩那老狐狸听到马超如此说道,不禁给马超露出一个“孺子可教、后生可畏”的眼神,唯独被蒙在鼓里的杨阜,只觉这一老一小先生俱是大才,他这辈子能得到两人的指点,虽死无憾矣!
第八十七章 咦?我的杯杯呢
“敢问小先生,是那三点?”杨阜躬身请教,这次,端得要比之前那次情真意切多了。
“汉羌仇怨,已成沉疴。若要汉羌一心,首要便是对羌族示之以威。”话说得有些多,马超便吩咐亲卫去“弄”几杯水过来:看来,劝“诱”一个良才,不仅需要魅力、能力、时间和耐心,更是要需要好多口水
“先生之前不是还说不分汉羌,何以此时又说要对羌族示之以威?”杨阜看到这锦衣少年竟然可以指使那些亲卫,心中便对马超的身份起了怀疑。然而,此时这锦衣少年说的良策,又正抓着他的心思,他便也无心问询其他。
“羌族乃游牧民族,汉族乃耕种民族,两者彼此的关系,就如同狼和羊。在羌族看来,他们久遭汉人侵略,汉人又占据大好良田牧场。而他们却只能生活在边塞荒凉之地,如此,每当羌族粮食短缺之时,劫掠汉地,便成了唯一的选择,就如狼要吃羊一般,天经地义。”‘侍’卫已经将水端了过来,马超喝了一口后,继续说道:“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震慑,使得羌族不敢再冒犯大汉天威,那之后两策俱是空谈,毫无可行‘性’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