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沮授的想法没有半分差错,只可惜,他忽略了一点:再强大的坚固的人,都有致命的弱点。尤其是疥癣之疾,更容易缓慢成为夺命病根。更何况,袁家上下,还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只是两封信而已,先生不用太过多心。”高览听了一些他不该听到的话后,面无表情地离开了。
“两封信,可能引发天下局势动‘乱’,不能不用心啊”沮授默叹,心中一片惆怅。这个时候,他越发想起田丰。因为田丰入了马家之后,已经成了执棋者的手,而不是如他一样,还是棋盘上苦苦思索挣扎的棋子。
第九百四十九章 许都三处
再两日,镇守汝南的李通将军接到了荀彧的一封书信,叮嘱他要留神郡内局势。李通立即征集乡兵,把“精”锐都集中到了汝南城附近。
可惜,他的部署尚未完成,变“乱”就发生了。黄巾余党刘辟纠集了数万旧党,在汝南附近突然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好在李通准备得及时,牢牢守住汝南,但也不敢轻易出击。双方展开了对峙,叛军趁机在汝南附近大肆抢掠。
消息传到许都后,一道难题摆在了荀彧面前。
曹“操”的主力在赶往官渡的路上,乐进、于禁守在泰山莱芜,曹洪、夏侯惇镇守颍川长社、繁昌两县,防备马家出手,唯一能去解救汝南的机动兵团,就只有在许都的曹仁所部。
不救,则汝南势危;救,则许都空虚。救与不救,成为争论的焦点。曹仁本人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说十日之内必解汝南之围,可荀彧却没有允可,只让他厉兵秣马,准备随时出征。
就在出兵尚还未定案之时,许都城内突然出现了一则诡异的流言,让原本就十分复杂的局势雪上加霜:
“庐江孙策意‘欲’袭许!”
经过三年的打拼,江东幼狮已然饱餐了东吴之地,成为这个“乱”世当中又一新兴诸侯。去年之后,孙策见扩展疆域已经到了瓶颈,便开始休养生息、广纳人才,看样子其志不小。但想不到,今年狮子的第一声咆哮,竟然如此震天动地。
从远在淮南的庐江袭击许都,路途千里。而且,中途还要经过袁术的地盘,乍听起来是个极其荒谬的想法。但一想到策划者是孙策,便没人会笑得出来。这几年,那个江东的疯子给天下人带来太多惊奇,没有人敢保证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更何况这则流言还有鼻子有眼地指出,孙策是为了配合袁绍而出兵。一南一北联手而动,袭许为佯,实为策应河北。许多人联想到,汝南本是袁绍籍贯所在,遍布“门”生故吏,孙策选择这时候出兵,意味更加浓厚。
一个接着一个的坏消息传来,让许都陷入了无所适从的焦虑。荀彧别无选择,只能急令曹仁所部移动到项县附近,以遮断东南至许都的通路。为防万一,他还加强了许都的城防准备,宣布四“门”紧闭,无令不开。
同一时间,戏志才再度走入了荀彧的府邸,坐下来之后,很是平淡地说了一句:“许都的风暴就要开始了,而且,我还嗅到了一股不安的气味。”
“你所说的,是太常府里的那些人吧?”荀彧头也没抬,继续埋头处理文案。
“嗯,想不到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是那只隐藏了多年的老狐狸。若不是放鸟归巢,竟然想不出,他居然跟马家还有联络。而且,短短数日内,竟然‘弄’出这么多事件来。”
“马家的暗影,能量果然巨大。毕竟是这个时代第一时间成立的密间部‘门’,这给你的靖安曹带来不少压力吧?”听到这里,荀彧终于搁下了笔。
“不错,马家的暗影,集暗杀、渗透、内通、反间等所有明面下所有手段,而且分工明确,体系严谨。靖安曹比之,无论是覆盖范围或手段深度,均远远不及。”
戏志才朝着西方悠悠叹了口气,他很想知道,为何马家在大举动兵于汉中的时候,还将“阴”谋布在关东。难道,那个家族,对于出兵关东,一直念念不忘?
“看来,我们日后要更加小心提防马家了。或许,是时候跟主公详谈一番,考虑与马家再度通好之事。否则,天天面对那样一支‘阴’影当中的大手,实在会让人少活几年啊。”留下这番话,戏志才起身缓缓离去。
这句话
而这个时候,车骑将军府中,亦然是几人清坐其上,脸“色”“激”昂,静听着董承的动员。
“荀文若自以为防住外势,便能安心,孰不知变生肘腋。他把许都城‘门’关上不准进出,反而方便咱们行事。”董承举着酒杯,语气踌躇满志,“时机已到,就看汝等能否一战落城,把许都和汉室命运掌握在手里了。”
吴硕、种辑等人面“露”钦佩之“色”。徐州、汝南、江东,董承在这三个地方或实或虚地落子,一下子就调空了许都的防卫力量。而且,徐州的刘备也同时秘密回信,答应同一日起兵抗曹!
如今曹“操”被绊在官渡,李通困在汝南,曹仁又赶往项县,许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虚。这座城市最柔软的腹部已经袒“露”出来,而锋利的长矛已经架好了位置。只需要轻轻地一刺,汉室就会于此重生。此等时机,正是千载难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