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既然如此,那便剩下董旻的五千飞熊军和段煨的五千西凉兵,不知司徒大人又有何妙计?”三人总不能一直尴尬下来,马超脸皮厚,率先打破这个尴尬,开口问道。
“这个,便要有劳吕将军了”王允也没底牌了,干脆一摊手,很光棍说道。
吕布点头,抱拳说道:“司徒大人放心,区区五千飞熊军,某还不放在眼里!”
“若在段煨入京之前,便平定局势,则段煨不攻自破,大事期!”王允抚掌,自顾自笑道。
而马超也吕布此时却不再陪笑,因为,两人同时现,自始至终,王允根本没说过诛杀董卓的安排!而王允兀自傻笑了一阵后,看到两人愣的神情,才反应过来,尴尬说道:“允谬矣,如此,便将心中诛董安排细细说与两位将军”
“董卓自知罪行累累,人人欲得而诛之,不敢住在长安城里,便常在堳坞居住。由此,允便思到一计,将董卓从郿坞骗回长安,诱入皇宫里围杀!”王允嘿嘿冷笑,眼中的笃定已经让吕布陷身其中。
而马超心中冷笑不已,因为,他猜得出,王允这老家伙,应该会是用禅让一招。果然,王允从怀中拿出两份诏书说道:“此乃尚书仆射士孙瑞拟写的两份诏书,两位将军请过目。”
马超官职比吕布大,自然拿过来先看:果然一份是献帝禅让董卓的假诏,另一份是诛杀董卓的密诏。而马超对刘协的消息刺探始终有些滞后,毕竟,刘协身边也有精通刺探的洪策宗高手。所以,这两份诏书,马超事先并不知情,由此,心下不禁又对刘协的提防深上一分。
并且,眼前王允这只老狐狸的心机也不浅:按说,王允身为尚书令本来负责所有诏书的起草下达,但这两份诏书却不是由他不起草,而是王允让他的副手士孙瑞来起草再联系起刚才他跟吕布的对话,就以看出,虽然吕布诛杀董卓是他策划的,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直躲在幕后,在前台从来见不到他的影子,都是士孙瑞、吕布、李肃等人在提着脑袋干,王允的老谋深算见一斑。
“等等,李肃?”马超大惊,他感觉自己突然漏了一件事情,虽不致命,但却很疑惑的事情!
果然,吕布看完诏书之后,皱眉说道:“如此甚好,便由某前去堳坞,将那董贼骗将出来!”而王允却摇头答道:“将军同乡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
马超此时也皱起了眉头,他想不通,这么要紧的事儿,王允为何偏偏还要再拉一个李肃进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 背黑锅和送死
李肃,吕布同乡,五原郡人。生平当中,干过最耀眼的事儿,就是忽悠了吕布杀了哎呀老爹丁原,投靠了董卓。而且,这事儿还是《三国演义》里的,不靠谱儿。
正史上,只记载了他协同吕布诛杀了董卓,后随吕布一共攻打牛辅,兵败被吕布所杀。如此简单,懒得没有多费一丝笔墨。
所以,马超对于王允非要拉拢李肃来参与这诛董的大计,十分不解。怎么想,马超都觉得王允把事情弄复杂了,把李肃牵扯进来,然后又专门非让吕布去游说李肃。当然,专门找吕布来做游说以理解为吕布和李肃是同乡,有些交情,但为什么偏偏要扯李肃进来呢?
去郿坞骗董卓回长安的事情,吕布也以做啊?而且,效果绝对要比李肃那个不起眼的家伙做得好。
因为吕布和董卓闹过些小矛盾,担心董卓不信任吕布?
不能,一来王允只看出吕布对董卓有反意,还不知道吕布给董卓带绿帽子的事儿。二来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泄露的危险,王允又怎知这临时找来的李肃信不信得过?
难道这李肃是王允的手下?
这样一想,马超真的有些怀疑:王允、吕布、李肃这三人是老乡,若说王允跟老狐狸神不知鬼不觉勾搭了李肃这样一个小角色,马超是丝毫不怀疑的。问题是,就算李肃是王允的手下,王允也没必要非让李肃去骗董卓啊?
“是当年劝诱将军投靠董卓的李肃?”马超故意装作不知,向吕布问道:这个时空,马超已经打听过了,是李肃拿了皇诏,劝吕布杀了丁原来投靠董卓的。但消息毕竟是探听出来的。还是由吕布亲口证实一番为准。
“不错,正是此人。今若不从某等大计,吾先斩之!”吕布愤然答道。只不过,最后一句话。却是向着马超和王允两人说的。
马超看吕布和王允的反应,心下了然,他已经明白这其中的奥妙了:这表面上看似有点糊涂的人事安排,王允也同样有所暗寓。
说到底,其实是王允这狗娘养的仍然不太相信自己和吕布!
如果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吕布去办,那是将一切都押在这吕布身上了。而吕布毕竟还是和那董卓名同父子的,王允这老家伙总很担心。万一吕布会中途反悔不干,甚至倒戈将自己一军那完蛋了。
但是把李肃扯进来,又专门让吕布去游说李肃。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吕布表示一下自己的决心。二来,最重要的,还能令吕布和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无法回头。
吕布自己清楚,既然亲自游说李肃加入这场计划,那就是向李肃表明他是王允一派的。且已经下定决心要诛杀董卓。万一事情出了差错,比如李肃去到郿坞不骗董卓,反而向董卓告密,吕布自然也脱不了关系。所以吕布游说李肃,那是不成功则成仁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