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得是麒麟祥瑞,蔡邕、王允、韩遂这三个老头立即围着马超贺道:“恭喜贤婿,贺喜贤婿!天降祥瑞、麒麟现世,乃吾等大雍凉的吉兆哈,呵呵呵。”
旁边的黑正太刘协,看这三个老马屁精不向自己朝贺,却去恭喜马超,心中不悦,脸黑的都快能掐出墨汁来了~~~
于是乎,盛大的乱糟糟的阅兵式在这个莫名的能掐出墨汁的结局中,胜利闭幕了。
在旁边的猪八戒也看不下去了,一脚飞踹过去:“董宜,你这神经病这辈子是治不好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封建王朝的弊病
“主公,您就从那赋税颇丰导致人心不古这一问题上,想出了这个三省六部制?”
贾诩这个时候再也没有眯着眼睛、稳如泰山的模样了,因为他觉得,马超这个三省六部制,跟他之前提到的什么赋税、教化没半点关系。这三省六部制好像是他早就准备好了多年一般,今日只是借这个问题说出来罢了。
“自是如此,若想教化延续、道德连绵,必然要由礼部宣扬教化,加大教育投入;由刑部制定商业欺诈法典、依律令处罚那些不法之徒;由兵部的威信,镇压那些暴敛财富之望族富户,使之不敢杵逆马家威望;户部按人口及收入征缴赋税,尽量平衡治下百姓收入,而收上来的赋税,自然由马家用于城区改造,富民兴邦”
听完马超的回答,不仅贾狐狸信了,杨阜和孟达也信了:整个政体看似与上述事件没一丝关系,但经马超这么一解释,他们发现,假如要彻底杜绝商业荼毒道德之事,还真的必须由礼、刑、兵、户、工五部共同入手,而这样一来,再加上之前的吏部,以及各个郡守县令这一由上而下的政治体系,那别说是此等商贾小事,便是所有政事,也可全都囊括进去啊!
整个马家的政治体系,似乎在这一刻就完全奠定完全。剩下的,便是再度细分每个具体事项的工作。由此之后,甚至是平定天下、一统江山后,也可彻底依此施行!
整个州议大厅,在此就陷入一片沉默当中:听得懂的,自然深深为马超这天马行空的设定而思量不已;听不懂的,也在这个沉默的氛围里,细细思考这三省六部制的优越之处。
而马超此时也沉默下来,不过,他自然不是为这三省六部制沉默,而是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根源现状而沉默。马家为什么会出现杨阜与孟达的争论?在马超看来,根本原因就是穷!
而马超来自经济社会,自然知晓商业的重要“性”。由此,便理所应当的选择了发展商业以富州郡的政策。可初穷陡富之后又该怎样?这些古人不明白,由此便产生了杨阜与孟达的分歧。
杨阜认为,富裕导致了道德体系的崩溃;而孟达则认为雍州根本还算不上富裕。可整个封建社会,哪怕是任何一个盛世王朝,他们真正让老百姓富裕过吗?
没有!
封建社会的根本,就是大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开始做的是什么?是固步自封,是采取愚民政策,让老百姓只知种田挨饿,一代代忍受大地主的剥削。
几千年来,老百姓靠天吃饭,土地的产出稀薄,还要经受天灾**的盘剥。他们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纳税主体,可越贫穷越纳税,越纳税越贫穷,最后连饭都吃不上了,那除了造反之外也别无选择。
没有农民参与的造反只配叫叛“乱”,封建王朝没有平不下去的叛“乱”,可是一旦农民造反,那就表示着这个王朝的终结,例如刚刚没有过去几年的黄巾之“乱”。而之后是什么?是又一轮的封建洗脑愚民。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如杨阜所说的,按照古人的思想,让每个老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在饥寒“交”迫当中“激”起老百姓骨子里互帮互助的怜悯。而是应该继续走商业革新之路,将这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搞活搞大,使得整个社会进入快速流通的经济社会。
其实,从马家这次的赋税收入当中,也能看得到,商业税已经开始渐渐占领马家赋税的主力。而只要有了足够的商税,那农民的税务就会减轻。只有农民的赋税一年年减轻,经济却一年年增长,那农民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到那个时候,天下大同,海晏河清,农民哪里还会想着去揭竿起义?
由此,说不定千年王朝真的可能不再是一个美梦。当然,那个时光太过久远,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也是全面的经济社会,而不是单一的农耕封建社会。马超自忖,他还活不到那个时候
所以眼下,马超只有将这条路指好,用他穿越千年的理念,先把马家的政治体系奠定下来,接着再指引整个治下的发展。而假如这样还于事无补的话,那他至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入长安之前,我已经让中书省细化吏部的评定、考核、流程等制度。昨日观之,却有非凡之处,可堪大用。由此,某宣布,吏部今日正式在马家成立。而第一任吏部尚书,便由”说到这里,马超突然发现自己说不下去了。因为,马家看似人才不少,但真正要填补空缺的时候,仍是捉襟见肘。
贾诩、法正、杨阜这三人早有职责,其他文官也各任要职。新来的两位,满宠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而李儒那条毒蛇算了,还是不提他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