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新马超_隐于深秋【完结】(546)

  幸好,卑微的中华民族大众,还有一个很低劣的心理,就是服从强权政治。马超现在身为雍州牧,代表的正是雍州的最强权,只要马超用强权推行雍州的农业改革,那雍州的百姓,绝对会因为这个无法拒绝的原因,而去实践下去。而这个,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实。

  “文公,如今已经进入深冬季节,有了雍州各地推广的新政改革,想必明年需要开垦的荒田会增长很多。而我对兵工厂的要求,就是在保证马家兵械的产出质量外,大力发展农耕器械。至少,这耧车和筒车,务必在今年年底研制完毕!”说到这里后,马超还是不想让郑浑沾染太多的官场风气,于是接着说道:“至于推广方面,你不用担心,我自会责令中书省发出方案,由尚书省推行。”心情恢复之后,

  “卑职遵命!”对于这个请求,郑浑只觉心中澎湃不已,丝毫没有任何的犹豫便答应下来。毕竟,他从骨子上讲,还是一个工匠,为百姓谋福利和留下千古名声,才是他的追求。

  可这个时候,马超却有些难受了,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貌似自己的第二个工具还没来得及说出来。由此,他便又含沙‘射’影地说道:“雍州的耕牛,因为汉羌贸易所的关系,已经基本上可以合到一里一牛。若是一牛便可耕犁农田,那便更妙了。”

  东汉的编制,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三级,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的职责;亭设亭长主管治安,由亭侯、亭卒负责;里的长官为里魁,主要是按地域和宗族推举的出来的自治长官。乡、亭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唯独是里魁,是村民自选出来的。

  而在耕种农忙时间,都是由里正这些人组织分配耕牛农具进行有序耕种。而马超之所以提出一牛耕种的想法,是因为这个时候,百姓们还是采用二牛三人的“耦犁”,即两牛合犋,共拽一犁,一人牵牛,一人压辕,一人扶犁耕地,据说可耕汉亩五顷。

  可雍州虽然已经是拥有耕牛的大州,却仍不满足农忙及时耕种的需要。有时甚至因为两里相互有隔阂的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的播种时期。这个情况,是马超偶尔下地头时儿,亲眼所见的。

  “主公,播种若有耧车,则一户人家便可‘操’作。只是那耕犁翻土,却需两头耕牛同时拉犁,您的想法虽妙,却难以实现。”郑浑摆了摆手,正如马超预料一般,说出了这番话。

  而马超自然神秘一笑:“假如我还能发明一种犁刀,使之一牛一人便可翻犁五顷,还可深翻土地,达到‘精’耕细作的目的呢?”

  第四百二十七章 曲辕犁和改良战车

  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不过,它跟这个时代的江东没半点关系。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而它的出现,是中华民族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我们此时采用的是这种长直辕犁,”在兵工厂,别说拿出一架耦犁,就是啥时候拿出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马超也丝毫不会感到奇怪。毕竟,如今兵工厂实在包罗万象了。说着,马超便蹲下身来,指着长直辕犁的犁刀继续说道:“此等长直犁刀,导致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所以,效率不很高。”

  “主公是想改良这犁刀?”周麦田对耧车和犁刀没什么兴趣,还沉浸在筒车的试验当中。说这句话的,是思想比较包容的郑浑。

  “不错,”马超这个时候又指着周麦田模拟的河流说道:“我刚才说过了,上善若水,沛然无锋却可流传坚硬的名川大山。文公可知道此乃何故?”

  郑浑脸‘色’开始凝重了,他仔细盯着周麦田一遍又一遍端着那破盆倒水,眉头紧皱,最后却还是颓然答道:“卑职才疏学浅,难及主公之万一,还望主公明示。”

  “水流不争,则浸润万物。而这翻土犁地,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可以将这长直犁刀模仿成水流的形状,则便可在‘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

  听到马超说这些,郑浑似乎有所感悟,他起身跑到周麦田,从盆中舀起一碗水,浇在地上,想看看水到底是什么形状。而马超心中此时却有些负罪感:虽然,曲辕犁确实跟江东的水田有那么一些关系,但自己这么忽悠人家郑浑,是不是有些太可恶了?

  果然,郑浑洒了几碗水之后,还是愁眉苦脸走了过来,羞愧说道:“主公,卑职真不知这水的形状”

  “水流本无形,某等又岂能模拟出来。但只要将这长直犁改为曲形短犁,便可大大增加翻土效率。而且”马超又一次蹲下身来,指着长直辕犁底部说道:“此处,还可增加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时,则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则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耦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