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匈奴皇帝_芈黍离【完结】(238)

  ……

  “本初,兖州有黄巾入侵,州郡告急。济北相鲍信与我有恩,其向我求援,吾欲领军东归,助其破贼,保境安民,就此告辞了!”七月,在上党迁延近月,攻夏之事再无进展,曹操坐不住了,向袁绍辞别。

  对于曹操所言,袁绍心里很清楚,不过借口罢了,兖州告急,上有州牧刘岱,鲍信能求援求到千里之外的曹操这儿?这理由也太过牵强,不过也都心知肚明。

  玩味地看向曹操,袁绍轻笑一声:“孟德,这江山倾颓,九州动乱,还需你我这样的忠良匡扶社稷。来日,你我当守望相助呀!”

  “咦?”曹操闻袁绍之言,看着袁绍,有些惊讶,自上党会盟以来,袁绍给他的感觉与以往有所不同。如今说出这样一番话,与过去的颐指气使,大异。不过袁绍都这样说了,曹操顾不得多想:“那是自然!”

  “袁公,吾麾下儿郎多为南军,离家讨贼已然经年,思乡者甚多,军心思归。曹将军既去,末将也告辞了!”曹操出门,孙坚也一并拱手道。

  “哦?”袁绍表情没有多少动容:“文台亦要离去了?”

  “势在必行!”

  见袁绍点了点头,孙坚起身摆袍而出,刚至门口,便听到意有所指的声音飘来:“吾闻文台于雒阳得到了一样宝物,还请当心呐!”

  孙坚闻言心中一紧,脚步一顿,双手抱拳朝后拱了拱:“不劳袁车骑费心,告辞!”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袁绍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孙坚渐渐消失的背影。堂上只剩下王匡一个诸侯,转头看向他:“孟德、文台都去了,公节是否也要弃我而去?”

  王匡有些坐立不安,面上挣扎之色一闪,而后禀道:“在下无力镇守一方,这点微薄军力,就贡献与袁公了,还望袁公收留!”

  “哈哈!”袁绍终于大笑了:“吾必不负公节!”

  待王匡离开,郭图悄步迈至袁绍身边,低声问道:“主公,就这样放孙坚离去,那可是传国玉玺呀!”

  “哼哼!”袁绍冷笑一声,表情有些莫名:“一块石头罢了,得之,便能号令天下?若是吾那公路弟弟,倒有可能……唔,可派人告之,孙坚归后,当有一场好戏可看!”

  “主公英明!豪气慷慨,令属下叹服呀!”郭图在下小拍着马屁。

  轻笑一声,袁绍随即严肃道:“召文武议事,上党不可久留,是时候开启冀州攻略了!”

  “诺!”

  ------------

  第194章 刘渊设宴

  上党的联军散去,在晋阳的刘渊彻底得以松懈下来,来自外部的威胁消去,但对内,对太原,还需消耗他颇多的精力来梳理。

  “大王,我们耗时数月,消耗那么多粮食、财力、军力,就换来这么个满目疮痍的太原,臣有些感到不值呀!”晋阳的太守府,已经正式成为刘渊的行宫,大堂上,兰稚向刘渊叹道。

  刘渊伸手止住兰稚的话头,目光深邃,缓声道来:“过往我等草原人,南侵汉境,大多抄掠一番,赚些财物、粮食、奴隶,便撤归,损失自然大不到哪儿去。可如今,我夏军却是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芽,这其中的差别,我夏国文武,当心中有数。”

  “好了,与其花心思纠结往者不可谏之损失,还是好好想想怎么稳固我们在太原的统治吧!”刘渊岔开话题,严肃道。

  “诺!”

  好好的太原,被军祸犁了个遍,民生凋敝,破败不已,全无之前并州富庶大郡的气象。从官府籍册中得,太原原本在籍人口足有三十万,算上被士卒世家隐匿者与一些流民,全郡四十万人口不在话下。

  可经过这连续数月的战乱,人口锐减,百姓家破人亡、离散遁逃者数不胜数。如今得存者,将将半数,且以老弱居多,青壮者,更是十不得一。尤其是南部诸县,几经易手,受到的破坏尤其大。这太原,算是废了。这也是兰稚大发感叹的原因。

  对此,刘渊除了有些可惜外,心中倒是没太过感叹。战争,带来的灾祸,这些是怎么也避免不了的。于他而言,太原这片土地拿下了,又挡住了汉军的反扑,足够了。接下来,怎么恢复生产,将太原纳入他夏国体系,并上他刘渊征战天下的战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个可急不得。

  土地彻底占领了,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建立夏国的统治则是第二步,这一步走得有些艰难,让刘渊头疼不已。

  太原郡内,县邑十余座,一直处于军管状态,大县屯五百夏军,小县屯两、三百,且也只控制住了县城。至于次一级的,刘渊暂时只有派骑军不断的于周边巡视,宣扬他夏王统治威严的同时,也防止各县百姓逃亡。虽说战乱已息,故土难离,但刘渊还得防备着,若太原人口继续流失,他就真要坐蜡了。

  但刘渊知晓,军管不可长久,还需得使太原回归到该有的轨道上,才是一个对刘渊有用的太原。否则他耗费军、财,得到偌大一块地盘,还得一直消耗兵力、粮食,不断投入,而无益处,他要来作甚。仔细思考了数日,刘渊终是理清了些思路。

  看向兰稚,刘渊下令道:“传讯美稷,令王柔给孤送些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