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匈奴皇帝_芈黍离【完结】(283)

  当日,弘农董卓部将便于军中筑高台,激励士卒。李傕、郭汜、樊稠、李蒙、王方等人当中歃血立誓出兵。原本被藏起来素衣,全军再次披上,缟素一片,看起来极其壮观。

  一路西进,“复仇”高呼声不断,再至华阴,段颖果断放行,还派遣麾下助战,贼势不断扩大,周边的董军势力闻讯加入,一些逃散的士卒也不断归建。

  在长安的王允得知李傕等人起兵,拥兵数万,终于慌了神,这个时候,他心中有些悔意了。

  ------------

  第227章 河东将校

  刘渊回美稷的这段时间,并州诸事,听常林的汇报,一切似都已步上正轨。夏粮已收,赋税入库,虽然因战乱之故,没有多少,但聊胜于无。哪怕从民间收取一粒米,那也预示着夏国对并州的统治初有成效。

  屯田之事,为刘渊叮嘱重中之重,汾河流域,土地肥沃,大大小小的夏国屯部遍布其中。除却军屯,黑山几十万人口,尽皆安置于其中以为民屯。刘渊所议,太原境内无荒废之沃土,在常林的苦心经营下,将将做到。

  雁门那边,郭缊到任后,以其威望,安定黎庶,做得倒也不错。如今半岁多过去,雁门业已恢复生产。只是雁门不似太原,刘渊未对世家做太多清理,竟有抗税之事。镇守郡内的万俟槿与达奚伶替刘渊做了未竟之事,尤其万俟槿,杀起人来,毫不手软,在其亲自领军征赋下,一郡“皆安”。

  至于上党,偌大的地方,全郡人口不过十万,袁军撤离时又被大肆破环。闵纯在任上,颇为辛苦,修补城池,安定生民,于郡内四处奔走,十分用心。

  军队方面,有轲比能、刘仇、独孤盛、素利等人掌军,镇守地方,倒无意外。黑山中郎将阎柔,则于太行群山中各处隘口大修山寨,以为据点,时不时地东出太行,抄掠冀州,战果虽然不大,但令袁绍十分头疼。逼得袁绍竟也针锋相对,派人西进山中,亦修寨子把守要道,方使阎柔收敛。

  “阎柔不错,没令孤失望!”听完汇报,刘渊满意笑道。

  “董卓死了,三辅必定大乱,我们西进关中的机会来了。孤不日将领军入河东,配合须卜赤弇先将河东拿下,而后兵入关中!”刘渊将话转入正题,看向常林:“伯槐,这大军粮草筹备之事就交由你了,李历,你辅助伯槐!”

  “回大王,太原无粮!”常林眉头一扬,果断对刘渊道。

  如今太原境内,夏军要养,几十万人口要养,纵使刘渊苦心搜刮了不少粮食,依旧入不敷出,这个时候,常林哪里还有粮食供刘渊征伐。

  “大王,能不能再等等!”

  刘渊也能体会这难处,粮食啊,真是个问题!但还是坚定地对常林道:“机不可失,孤必南下。这样,伯槐你再召集郡中望族,筹措筹措!”

  常林闻言露出些蛋疼的表情,刘渊真将郡内世家当成“提款机”了!看着刘渊,缓缓道:“大王,经过几次‘进献’,太原郡望,家中只怕也无多少余粮了。”

  “过了这么久,他们的土地也产出了不少吧!”刘渊犹不罢休。

  常林沉默了,见状,刘渊呵呵道:“孤只要大军开拔行军之粮,如此,伯槐可还有难题?”

  疑惑地看着刘渊:“那大军作战?”

  刘渊眼神闪烁,悠悠道:“河东,可是个富庶大郡,那里世家豪强众多……”

  “臣,会尽力筹措的!”常林脸皮抽动一下,拱手应承。他能想象得到,河东那干累世豪族,怕是要遭难了。面对夏国大军,要么逃亡,要么臣服,要么死。

  刘渊暗暗调动兵马,未两日,留下独孤盛守晋阳,轲比能驻上党,悄悄地统领万骑,出太原,往河东而去。

  从晋阳到闻喜县,七百多里的路程,纵使刘渊急行军,也耗费了差不多四日的时间。刘渊到达时,须卜赤弇早已经领军渡过涑水,兵进安邑。

  “须卜赤弇动作不慢!”刘渊赞一声,在闻喜休整半日,便又统军南下。到安邑时,须卜赤弇大军安营于城北,闻刘渊亲至,亲自带人列阵迎接。

  “赤弇,你我君臣,也是多年未见了!这些年让你龟缩在河东,委屈你了!”刘渊下马亲自扶起须卜赤弇。

  “臣不敢!”须卜赤弇,恭敬一礼,很尽人臣本分:“请大王入中军检阅!”

  白波在须卜赤弇的强硬手段下彻底降服,归附其麾下,除掉分守北面县邑者,近两万大军尽在此处。以身着黑甲的夏国精锐为中心,静候刘渊的检阅。

  “河东是个好地方啊,安邑更是块宝地!孤此来,必定拿下!”入中军帐坐下,刘渊含笑道。安邑有盐池之利,安邑盐更是天下闻名,供养周边诸郡,仅凭此,安邑每岁产出财富,就惊人地很。

  “大王,董卓之死传至河东,河东董军军心涣散,以臣之见,拿下安邑,全据河东并非难事。”须卜赤弇直接谈起军事。

  刘渊摆手止住须卜赤弇:“河东之事,结局已定。在这之前,孤还有一事要做!”

  带着些疑惑看向刘渊,刘渊轻笑道:“传孤口谕,须卜赤弇忠于国事,功勋卓著,特晋封为一等汾阴侯,加汾阴食邑三百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