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匈奴皇帝_芈黍离【完结】(331)

  徐晃迅速浏览一遍,当即禀道:“大王,敌军既然有所察觉,我军更当从速,抢在敌军之前,抢渡蒲坂津!”

  “公明,孤与你三千精锐,北去夺蒲坂,为先遣,可有信心?”刘渊面容一肃,问道。

  “必不令大王失望!”徐晃当即拱手屈身道。

  “善!”刘渊起身:“你今夜领军,星夜北上,须卜赤弇那边孤早已打过招呼,备好了渡河船只舟楫!”

  “诺!末将这便去准备!”徐晃告退。

  待徐晃离去,刘渊又对着高挂于帐中的舆图研究一番敌我双方态势,思索了片刻,大喝道:“来人,传檀柘、吕布、张济!”

  当夜,徐晃便亲率三千夏军锐士,偷偷从东出动,潜行十里,而后迅速北上。在定城以北的“风陵渡”过河,北渡入河东,直趋蒲坂渡口。

  ------------

  第265章 抢占渡口

  河东与关中交界的大河一段,河水之东有雷首山阻隔,蒲坂当秦晋要道,乃自河东入关中,南端最大的渡口。徐晃领军马不停蹄,星夜涉水北渡,一夜之间,轻兵疾速北进一百多里,终至蒲坂津渡头。

  辰时左右,奔波一夜,三千夏军终于得歇,俱是疲惫不敢。正处酷暑来临,日头高挂,天气炎热,观将士辛苦,徐晃抹了把汗,望着蒲坂渡口,大声命令道:“命令将士暂歇,进食。等候命令,全军渡河!”

  徐晃自己则亲临渡口,查看情况。渡口边,已经摆好了上百条船只,一一相连,延伸至对岸,一些民夫正在对搭好的浮桥进行最后的防补。正是受刘渊令,蒲坂县这边早早为渡河之军做的准备。

  “将军,须卜大人在渡口!”有士卒来报。

  徐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领着亲兵,快步向前,果然正见须卜赤弇一袭深衣,背手立在渡口,眼睛盯着南流的河水。

  发觉背后的动静,须卜赤弇转过身来,微微一笑,看着徐晃。

  “怎劳都督亲至?”徐晃上前作揖。夏国诸将,也就须卜赤弇,徐晃还能“亲近”一二。

  伸手虚抬,须卜赤弇笑口一开,对徐晃道:“大王派公明,算是用对了人啊!华阴鏖战对峙月余,公明西渡,乃破局之举。能否助大王入主长安,将关中贼将一举成擒,就看将军之先遣勇士了!

  “来人,上酒!”须卜赤弇接过一爵酒,双手平端,郑重递给徐晃:“一爵薄酒,为将军践行!”

  “多些都督!”

  浮桥业已搭好,没有多少迟疑,徐晃一声令下,疲惫不堪的五千夏卒,依次过河。三千人,数量不算多,也足足耗费了尽一个时辰,全军方才过河。

  踏上左冯翊土地的第一刻,徐晃命令便下达,立寨结营,一直到日头偏西,大河西岸,一座粗陋的营垒立起,夏卒方得歇。

  急奔一夜,又两渡大河,纵使夏军精锐,体力也耗得差不多了,终于得歇,夏卒陆陆续续地入睡。鼾声四起,烈阳高照,并不能影响他们的睡意。

  做为统军将领,徐晃一样累得不轻,不过他不能像普通士卒一般倒头就睡。估摸着,用不了多久,李傕派来守蒲坂的军队就要到了,他要想好怎么应对。跨过蒲坂津只是第一步,守住渡口,接应后军过河,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

  他这三千卒,只是前锋,其后,刘渊还有兵马要派上来。若只得徐晃这三千人,在偌大的关中,也难翻起太大的波浪,难以给关中诸将造成太大的威胁。

  徐晃还是太高估敌军北来的速度了,一直到日落西山,远处烟尘涌起,李利与李暹两兄弟方领着四千兵马优哉游哉到达蒲坂渡口。

  二人竟未派人前探,靠近了,方发觉渡口已为夏军所占。望着远处的夏军营寨,李暹失声道:“怎么回事!夏军,怎么过河了!”

  李利表情也是一愣,反应过来了:“还真让贾文和说准了,夏军果然在蒲坂这边有动作!”

  “兄长,如今渡头已然为夏军占据,怎么办?”李暹问道。

  李利脸色微沉,当即回道:“叔父令我们守卫蒲坂津,必须要夺回来,否则夏国再派军从此渡,关中危矣!看过河夏军也不是很多,立刻发起攻击,将他们击败,夺回渡口!”

  两兄弟一商量,也不多做准备,立刻驱使着麾下士卒,向夏营发起攻击。徐晃早早地便得知敌军之来,士卒大都也休息得差不多了,虽然依旧有困意,但打起精神作战还是没有问题。

  见敌军立足未稳,便朝己方发起冲击,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迅速指挥着士卒进入防御位置,静等其冲击。

  李利这支军队,本不是李傕麾下的精锐,一样赶了一天的路,已成疲兵,士气不高,李利两兄弟莽撞催促着作战,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来。

  夏军这边,占了先机,又休整了许久,在徐晃的指挥下,应对其攻击,游刃有余地多。营垒再简陋,也是凭靠,依着栅栏,对李军予以痛击。

  李利与李暹很快便感受到了来自夏军的浓浓恶意,冲营几番,不得效果,士卒损耗不小,对方营中依旧稳如泰山。

  有些血勇,李利与李暹亲自带队冲了两次,妄图激起士卒勇气,可惜在徐晃严密防守之下,没有效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