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
曹操、刘表相继动兵的消息亦很快传来,早有所料,早有准备,刘渊反倒未见有多慌张。不过赵军动兵上十万,魏军六万,楚军三万,这些可都是诸国精锐,差不多二十万的人马一齐攻来,纵使不慌,但这也确让刘渊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与诸臣商议,结果无他,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基本的定策乃北攻南守,并州、太行、函谷至武关一线以守为主,而调漠南之兵南攻河北。这联军是袁绍牵头,也是进攻性最强,带给刘渊威胁最大的一方,那就着重打击袁绍。
须卜赤弇已然先行去上党,统筹并州夏军,应对赵军进攻。而刘渊自领中军,欲往函谷。
长安城东,灞桥之侧,东行的大军已然准备妥当,侍卫、禁卫二军被抽调一空,与北来的蓝田大军汇合在一起,三万余精锐,是关中夏军的核心力量。
经此一调,长安迎来刘渊入主之后最空虚的时期,关中的其他兵马,刘渊不敢轻动,后方的稳定,比起前线的战事更重要,也更让刘渊忧心,不敢掉以轻心。
“怀荌,此次朕不带你东征,是要用你领兵与朕镇守长安,弹压三辅。你是跟随朕二十多年的老将了,朕能深信托付以腹心之重者,也唯你与寥寥几了!”城前,刘渊低声道。
若是早年的仆固怀荌,必会吵着嚷着要领军对敌作战,但这么多年下来,早飞当初的一勇之夫,在漠中当了数年都督,更是成长不小。
也知大局之重,对刘渊郑重应道:“请陛下放心,臣必保长安无失!”
“劳大人拖着病体为朕稳定后方,朕实不忍啊!”另外一边,兰稚拄着拐杖,站在送行队伍之前,刘渊亲自对其拜道。
摇了摇头,兰稚反而畅声笑道:“老臣这身子骨,还能为陛下效力,虽死无憾!”
“你二人,当好生协助兰老大人,安抚长安!”盯着刘珝与刘琤,刘渊严肃道。低调的郑王刘琤终于露了个面,刘珩随军东行,于军前效力,他们两兄弟,自要于后方建功。
“诺!”二人对刘渊恭敬一礼:“祝父皇旗开得胜,一举击败敌军!”
“出发!”亲自跨上御马,大手一挥,三万多威武之师,越过灞桥,向东而去。
刘渊此去,实乃应付曹魏之军,在曹操大军未至河雒之时,仅以曹仁,是无法对关西造成太大威胁的,短时间内,刘渊倒不是很急。
实可虑者,乃并州那边。自袁绍下令西征始,势力原本于太行一线犬牙交错的夏赵两方,就已经开始交战了。
就之前得来的战报,太行赵将蒋义渠,统兵西进,其人治军有方,不下作战有力,已拔了夏寨数座,侵逼上党,为后续的袁绍主力大军,开路搭桥,打前站。
出兵的命令早已发往弹汗山,飞鹰与六百里加急并行。五万铁骑,南下幽冀,刘渊对万俟槿与柯能二人,报以不小的期望。
------------
第349章 绝不被动挨打
大军东行,粮草辎重颇多,再加民夫青壮的牵累,耗费了近七日的时间方至潼关。这速度已经算快了,但距离目的地函谷,依旧还有过半的路程。
于关口暂歇,将守将王顺唤至行营中。
初入秋,夜色深沉,天地间还有些炎热。军帐之中,宦官掌烛,刘渊专注地察阅着各处军情谍报,王顺入帐,就看到这么一幕。
“末将王顺,参见陛下!”王顺屈身行礼。
“免礼!”刘渊抬眼盯了王顺好一会儿,盯得他直发虚。
“子忠,你镇守潼关多久了?”良久,刘渊出声了。
“回陛下,有四年多了!”心中微松了口气,王顺立刻禀道。
“对于地势、城防,可滥熟于心?”
“请陛下放心,潼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臣脑中!”王顺十分自信地答道。
“这,朕倒是相信!”刘渊淡淡一笑,随即表情严肃起来,目光炯炯盯着王顺:“朕唤你来,只欲叮嘱你一件事。”
“请陛下吩咐!”
“如果,朕说如果,此行东去,函谷不能御敌,弘农不能守。那潼关,将成为三辅最坚固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你,明白其重要性吗?”
迎着刘渊的眼神,王顺面容也是一紧,拱手弯身道:“臣明白!”
刘渊是看出来了,王顺虽然镇守潼关多年,但也因长年无战,多年的安逸生活,丧失了警惕性。虽然行事一板一眼,但若真有敌人出其不意而袭击之,纵使潼关坚城险关,陷落的可能性也不小。
故此,刘渊方专门将之唤至行营提点。
“你退下吧!需知谨小慎微,尤其是在大夏处如此危局之时,更需处处小心!”看王顺那样子,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刘渊再次吩咐道。
“诺!臣省得,臣告退!”谦卑一礼,王顺缓缓退出帐外。
“陛下,陈王来了,正在帐外等候!”张让悄步入军帐,对刘渊道。
“让他进来!”头也没抬一下,刘渊的目光死死盯着案上的地图,简单吩咐一句。
“儿臣拜见父皇!”鳞甲之声响起,刘珩大步入帐,单膝下跪拜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