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感叹用对了人,一高兴给王昶升了职,让其入宿卫军为队率,这可是真正的天子亲军军官。大概是理解王昶的归家心切,命其先行往安邑。
“儿子拜见父亲!”在安邑郡府中,命人不声张,王昶径直入正堂,激动拜道。
王泽正埋头于案中,在批复着什么。乍抬头,看见王昶,一愣,随即面露喜色:“文舒!”
放下手中笔,起身上前将王昶扶其,好生打量了会儿儿子,而后眉头一凝:“你怎在此,陛下御驾今日当未至安邑!”
“陛下令我先行来安邑,察看迎驾事宜!”王昶解释道。
王泽闻言一笑,拍拍其肩膀:“去见见你母亲吧!”
走走停停,第二日午后,刘渊御驾队伍方才至于安邑。一路行来,刘渊几乎没有入城邑歇息过,安邑是头一遭。
“季道公!劳你替朕牧守河东,辛苦了!”刘渊看着越发苍老的王泽,不禁出言勉慰。
入夏近二十年,王泽早过了知天命之年,如今已近花甲,垂垂老矣。王泽面对刘渊,从未有奴颜,表现从来都是很矜持,年纪越大,越是如此。很是淡定地对刘渊道:“臣不过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呵呵!”刘渊轻笑:“季道公之风度,实令人仰慕啊!”
“河东下属各县令、长,闻陛下亲来,都已受令前来,欲一睹圣颜,不知陛下?”王泽问道。
“嗯......”刘渊沉吟片刻,吩咐道:“今日就算了,诸令、长奔波至此,估计也累得不轻,就让他们于驿馆休息一夜,明日朕再抽时间接见!”
“诺!”
“河东此城,朕也待过,这城池朕就不逛了。走,带朕去你的郡守府,一路车马劳顿,朕这老胳膊老腿,确是泛酸了!”
听刘渊的语气,心情显然不错。一直跟在王泽身后的河东郡吏都是谨小慎微的,见状心中也是放松不小。在他们的心目中,刘渊几乎就是一个暴君,而暴君,是不容易应对的,生怕行为上出个什么差错。
------------
第391章 河东事
王泽郡府正堂、二堂都被宿卫军士强制占据接管,刘渊是毫不客气,走马观花。也就是随行的嫔妃宫人们被安置在城外,要是一干人等都涌进城,王泽这郡府还真装不下。
“季道公,就朕此一路,所观所感,河东百姓日子并不好过啊!”二堂一落座,刘渊便面无表情向王泽道,听起来似乎有“问罪”的意思。
王泽自然是不慌不忙,捋着白须,应着刘渊:“陛下初下诏,减民徭役赋税,天下生民欢腾。接下来与百姓行休养生息之政,以河东之底蕴,再复当年之殷富,不久矣!”
王泽暗里的意思很明显,河东之困,在于朝廷,在于刘渊“苛政”。
刘渊不与他计较,笑着摇摇头。随即做出一副叹惋的表情:“朕常叹民生之多艰,累大夏百姓至此,实朕之过也!”
当着王泽的面,挤几下眼睛,似乎有些湿润,刘渊这“鳄鱼的眼泪”几乎要淌出来了。
眼看着刘渊的表现,王泽都不知该作何感慨,仕君多年,对刘渊也有一定的了解。若真说刘渊有多关心生民之疾苦,不见得,但他是个聪明人,此时的表现只怕其明白不可久于苛政,那样他的统治不会久远,甚至可能熬不至他有生之年。凭这开年来刘渊几次下诏,施恩于民,足可证明刘渊已经“悟”了。
翻了翻王泽案上公文,好似都与河东盐事有关。刘渊对盐铁事极为看重,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河东盐,这些年已经成为大夏最重要的盐源,所占比重有半数之上。为此,刘渊还专门成立了盐铁衙门。
但就河东而言,盐湖、盐工都在人家的地盘上,每年产出那般大的利益,河东的郡府衙门对河东的盐事也是有一定管制力的。
“河东之盐事,有什么问题吗?”刘渊带着点疑惑。
“回陛下!”王泽抬手禀道:“河东生民之苦者,非那些春耕秋收的百姓,反而是这些盐工。这些年,河东盐池开采巨大,东池盐工人数已然攀升至两万多,全数为河东的青壮。然各盐监用之过度,这两年不断有盐工过劳而死之事发生。”
“对河东盐事,臣平日本不多过问,时恐有逾权之举。但那些盐工,多为我河东之民,算上其家属老幼,那便是近十万的人口。臣身为一郡之首,为百姓之父母,对这些百姓实难不顾!”王泽满脸的正气,望向刘渊:“此次,臣特为河东盐工们请命了!”
迎着王泽的目光,刘渊沉吟片刻:“朕知晓了,朕会责成户部右侍郎张世平负责改革盐事,河东郡府可派官吏监察此事进展!嗯,不止河东,大夏其他盐事也一样!”
“陛下仁慈!”见刘渊没有多少犹豫的反应,王泽心里也是一松,面上洋溢着笑容。
难得能看到王泽这样的人对自己恭维,刘渊心情更好了,很是热情地,继续与王泽寒暄,一时间倒是君臣相会,其乐融融的景象。
“陛下!”王泽稍显犹豫唤一声。
刘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季道公有话直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