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当舍弃,苏勖暗道,反正他可不会缺弟子与使唤之人。
一旁的青年医正浑然不知,仅以一问,就被苏勖舍弃,此生难有晋升之日。
在刘渊卧病的这段时间,大夏朝廷,表面安稳。事实上,没了刘渊还真不行。没他亲自把舵,诸多政务滞延,倒不是臣子们无能,实在是许多事情没有刘渊的意志,他们不敢自专。
朝野上下都迫切地,希望刘渊能够尽快恢复主事。
同时,晋王监国,更令朝野震动。陈、周、郑三王,集体失声,面对刘渊这种安排,不知道该作何回应。
哪怕让兰稚,让王柔监国,他们都尚能接受,唯独让刘瑞。这背后的意味,让他们心绪难平。
养了半个多月,刘渊的病便好得七七八八,但未归宣室理政,传讯门下,授以全权处理政务。自己则流连于各殿后妃处,温存一番。知道色是刮骨刀,刘渊此次是真的“干劈情操”,没有一点涉h。
------------
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
直接“隐居”了一月,刘渊默默观察了许久,在乾德六年即将过半的时候,以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宣告“皇帝的回归”。
年近七十的中书令兰稚,刘渊怜其尽心仕主数十年,加太师衔,成为大夏唯一的“三公”之臣,晋爵宜梁公。不过相对的,中书令的职位也就去掉了。从刘渊继位匈奴大单于始,兰稚这位一直担当“丞相”职能的老臣,算是被隐退出夏国朝堂。
同时,在云州担任刺史不足一年的兰黎,被刘渊下诏召回,改任门下侍郎,爵进一等,为武都县侯。侍中郭缊被调往云州,继之。
仅此两项调动,便令朝野震动不已,这是毫不收敛地对兰氏进行的削弱。丞相没了,手握重权的一方刺史之位,也没了。受此影响最大的,要属刘珝了,兰氏毕竟是他背后支持力度最强的势力。
在刘珝感到些许危机的时候,刘渊又来动静,刘珝在吏部的差职被免了。这下,刘渊的“目的”很明显了,在削弱刘珝。大夏这段时间,本就在进行人事的变动,其后便是对周王系官、将的调整。
几番动作下来,刘珝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自己哪里惹到刘渊了,这般针对他。
其余人也一样,对刘渊的动作也有些懵。当然,大夏上层可不缺聪明人,暗暗猜到刘渊想法的人可不少,但这些人,基本都是“中立份子”,都默默等待着刘渊接下来的动作。
刘珝手下不缺能人,骤遭变故,慢慢地也想到了。不出意料的,在接下来,持续一月的时间,陈、郑二王,相继步刘珝的“后尘”,手下势力或多或少地遭削弱。
刘珩被罢了兵部的差事,至于刘琤,一直尽心完成此前刘渊交给的任务。土地、屯田之事,太过重要,不宜轻换,暂留职。
“太不公平了!”刘珝恨恨道,身边亲信只有兰晖。
在府中射箭,眼睛死死地盯着远处的靶子,不断施箭,直到将手中长弓拉断,手指拉伤。这段时间,他心情很不好。
兰晖在旁默然,经过杨阜等谋臣的分析,周王系上下,也大概知道了,刘渊此前动作,力在削弱三王,是在为晋王刘瑞铺路。而三王受损,以刘珝最重。
“换弓!”一把扔掉手中残弓,刘珝朝侧怒吼道。
“珝弟!也许是我们猜错了呢!”兰晖是好久未有这般亲切地称呼刘珝的。
“晖兄!我刘珝不是蠢人,父皇这般明显的偏向,又何必自欺!”刘珝望着兰晖,情绪略显激动:“我只是不服!不是刘珩,不是我,哪怕是刘琤,我都能咬牙接受!”
“为何是刘瑞?稳定人心,稳定朝局,这是何等可笑之理由!我们是胡人,需要以帝国传承来稳定汉人之心?立刘瑞,那我胡人之心,如何来稳!”刘珝恶狠道。
“珝弟,慎言啊!”扫了眼周边几名仆侍,冷酷道:“周王殿下之言,不准传扬出去!”
以往都是刘珝让兰晖谨言慎行,如今却颠倒过来了。
稍稍仰头,刘珝深吸一口气,露出点苦涩的笑容:“孤,失态了!”
兰晖在旁,大概也能明白刘珝的心态。别看他平时比较“浑”,心思却剔透,他从小就知道刘珝的心思与志向,争了这么久,渐入佳境,这不明不白地就被排除了?怎能心服。
“启禀殿下,宫中来人,陛下召您入宫!”王府侍宦进园,对刘珝禀道。
郑王府中,刘琤正襟危坐,奋笔疾书,在案上纸张上书写着。面无表情,就是他的表情。刘渊虽然留了他民部的差使,但他也有好些时日未去了。
直到门外响起皇帝宣召的禀报声,刘琤方停笔。
“究竟缘由为何?父皇突然如此急于立嗣?”刘琤心中默默思考着:“此前龙体有恙,长居椒房殿,是因皇后之故?”
刘琤,他也是接受不了的,只是他的反应不似刘珝那般大罢了。
......
刘渊这急欲立太子,还真与之前病倒有关。过往他不急,是因为他自感还能撑个十几二十年,但经此病况之后,他没那么自信了。他原是欲慢慢择君,慢慢考量诸子,但深思熟虑后,还是觉得太子之事,确是拖不得了。再让诸子争斗一番,只怕要出大乱子,刘渊还是不想,他人还未死,他的大夏给几个儿子斗崩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