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雪儿强撑起来,接过孩子,幸福的吻了一下。不过徐清看那孩子,却长的皱巴巴的,还有些丑丑的。
“雪儿,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有毛啊?”
“……”荀雪儿白眼。
“雪儿,你说怎么这孩子长得像我,还是像你?”
“……”荀雪儿笑一笑。
“雪儿,你看他长的那般模样,就叫狗蛋如何?”
“……”荀雪儿哼了一声。
“雪儿,是男孩还是女孩?”徐清终于关心到了性别的问题上。
“是儿子呢……”荀雪儿也说话了,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莫过于以生男为荣。
“吓,怎么就是儿子了呢……”
薛定谔的猫,你不去打开盒子,永远不知道猫的死活。徐清知道了是男孩之后,他才发现比起男孩,反而是喜欢女儿多一点。
“男孩不好吗?”荀雪儿反问一句。
“不不不,我只是男孩要是长得像我,不如女孩长得像你……”徐清忙解释到。
荀雪儿噗嗤一笑,不过转眼觉得徐清没有夸她生个好宝宝,便是不依,轻轻咬了一口徐清。徐清也回应了一口,然后道:“雪儿,你说给他取个什么名字的好?”
“你是父亲,自然你来取,可以先取乳名,正名可以以后再取。”
“就暂时叫你一秋吧!”与此同时,另一个平行世界,北京某胡同,一个编辑打了和大大的喷嚏。
孩子睡得沉,二人没法逗弄,便陪着一齐休息了。
新晋父母欢乐多,一切关于孩子的事,徐清荀雪儿二人都感到好奇。好在乳母经验丰富,不然依着徐清的毛手毛脚,还真有可能养不大这孩子。
不久,徐清有了孩子的消息传遍了沧州。各级官吏,四方豪右,皆来道贺。
草长莺飞二月天,真正的春天来了。
徐清当初和李渊说的是,温饱之后明法度,兴教化。如今温饱已经暂时无虞,除掉了沧州盗匪和世族之后,普通百姓不偷不抢,根本用不着明法度。常有一些民事纠纷却不是明法度能做消除的。于是兴教化就提上了日程。
以前的官府,眉毛鼻子一把抓,民政,刑律,国土,教化,全归县太爷一个人掌管。这自然不行。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认知是不同的,即便是圣人,一碗水也难以端平。县太爷一个人管这么多事,不是轻视了民政,就是轻视了刑律,反正管不到全面。
所以,要做事情,还得专人专事,责任到人,这也是徐清之前设立商税司的目的之一。
少年智,则国智,教育事业,关乎千秋万代,徐清不敢怠慢。天气一好起来,便要筹备建立学校的事情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徐清决定先建立教育局,招聘教师。
“告示:刺史牧民,使其有温饱,明法度,知礼法。上知有君父朝廷,下知有父母兄弟,忠孝悌义,智美体劳云云。今建教育局一所统管四县教化,再建学校二十八所,每县咦人口分多寡。再募教师六十,吃住朝廷供给,给官身。”
“告示:沧州四县原有私塾,皆需登记在册,每年考核,如有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立即惩处。”
“告示:新建学校,学费书本一律官府供给,凡八岁童,皆可入学。”
一次三份告示贴出去,响应者如云。上一次招募干事巡街就要不少人自叹脚步太慢,没有选上,这一次,哪怕是挤破脑袋也要去混一个官身回来。只可惜,这次招的是教师。一些掏粪,做田的来应聘,奈何他们自己一字不识。只能是悲戚而去。
还有一个教育局局长,徐清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内定,给了长安来的四个人中的魏冼。他没有考上进士,只不过是因为开国第一次科举龙虎过多罢了,并不能说他不优秀。
徐清办学校,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穷经皓首考进士的书生,仅仅只是为了传播文化知识,其次为了培养一些长于俗务的人才。毕竟,将来的沧州,徐清是想打造成为东部经济中心的。
每个学校配备两个教师,一个授句读书经,一个教算术体劳。从六岁入学,读书四载,能背的下《论语》,算得出鸡兔同笼便可,重要的是识个字。选其优秀者加以培养,再读百家经书,世俗百技。至于体育和劳动,徐清想了想还是算了,那些小孩,那个不是下水捉鱼,上树掏鸟的好手?
教师的选拔,教算术的,徐清打算从商税司里直接调三十个干事过来,授经书的也不愁,反正在沧州徐清还是有一票粉丝的。那些书生,虽比不上魏冼这种长安来的,但教一个小娃娃总是够的。
教师招聘会上,徐清见过了一个个学子,初步查看了一下他们的秉性。至于考证他们的真才实学,徐清照样甩手给魏冼。
魏冼领命,一番贴经墨义,一番写诗赋词,搞得热热闹闹的选出来四十书生,有老有小的,不过大多数都是贫寒子弟。
人有了,那场地呢?校舍什么的,可以回收以前那些世族留下来的大房子 。桌子就简单的弄个木板板,椅子 也不用,直接坐地上。条件差一点,好在可以不用雨淋日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