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开始,英军在加拿大采取守势,美国便理所当然地先去吃加拿大这块肉了,想以此消灭北方敌手力量,来寻求真正的安全.美国进攻加拿大的战略目标是攻下蒙特利尔.经过商议,确定兵分三路向加拿大进发,并以一路为先锋,三路大军相互配合.
出此万全方案,原因之一是,加拿大几乎是美国的克星,早在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也曾打算一举拿下加拿大,结果远征军几乎全军覆灭,使战争延长了若干个年头.现在美国自当前车可鉴,兵分三路以取加拿大.一路由享利.迪尔本将军率领,沿张伯伦河攻蒙特利尔;一路由冯.伦塞勒将军率领,从尼亚加拉切入加拿大,一路由威廉.赫尔将军率领,在底特律切断英军与印第安人之间的联系.
单说威廉.赫尔带2500人于1812年11月中旬从底特律地区出发,企图一举攻下马尔登堡.部队一路顺利进入了加拿大境内,赫尔首先对加拿大人发了一个公告:"我的军队已足以压倒你们的任何反抗,而且我们仅仅是一支更大的部队的前锋而已."
他的话音刚落,英军将领布鲁克已率军前来,而且他只带了700名英军和600名印第安人.布鲁克善于虚张声势,他把阵势摆得很大,赫尔搞不清对方的底数,又谨慎地撤到底特律.赫尔撤退后,在马尔登堡的英国司令官伊萨克.布罗克爵士随即率领由正规军、民兵及特库姆塞手下的印第安人组成的队伍向底特律进发.并向赫尔下了劝降书,称道:"如不投降,印第安人会杀尽美军."尽管赫尔2500人的军队在数量上以2:l的优势胜过敌军,但他还是在1812年8月16日不发一枪一弹就拱手向英军投降了.而且在此前的一天,迪尔本堡的守军奉赫尔之命撤离了要塞,在撤退途中又遭印第安人的伏击,结果是全军尽遭屠杀.
初战如此悲惨,从事后的角度看,问题有四:一是赫尔软弱,但更根本的是麦迪逊用将无方;二是英国的通信网先进,美国的作战计划未执行前便悉数落入英国人之手;三是赫尔的恐惧心理加之他很快就遇到了后勤供应上的困难.敌军控制着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使水上运输难以为继,而印第安人的伏击又切断了水上脆弱的补给;四是听到了纷纷的谣传,说英国人已攻克了密执安麦基诺堡.赫尔担心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会从密执安地区突然袭击他的部队.
不管怎么说,美国信心十足地发动了这场战争,但结果却令人沮丧.吸取了赫尔教训,麦迪逊指定威廉.亨利.哈里森接替赫尔的职务.
哈里森在危难之时担此大任,当然有他不寻常的身份背景.
哈里森1773年2月9日出生在弗吉尼亚的查尔斯城.这位被称为出生在小木屋的将军,身材细长,高度适中,稀薄的揭发,脸形瘦长,肤色白皙,长长的尖鼻子、薄嘴唇,下颚坚强有力.
起先,哈里森对医学并非真的有兴趣,但又不知道选择什么职业.就在他人大学4个月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一方面,读医科时间长,学费又贵,父亲死后虽给他留下3000英亩土地,但缺少资金;另一方面,当时边疆地区的战争没有结束,他打算到军队去作战,想借战功扬名.为此,哈里森去征询他父亲托付的监护人莫里斯的意见,但遭到莫里斯的反对.于是,哈里森又去找他父亲的另一位好友华盛顿总统.华盛顿说:"学医是很难出名的,从军可能会给你提供出名的机会,因为你有强烈的爱国心."就这样,哈里森决定弃医从军,1791年8月18日,经华盛顿推荐,哈里森应征入伍,当了一名美国第1步兵团的旗手,时年18岁.不久,哈里森所在部队被编入韦思将军的指挥系列.
哈里森跟随韦恩将军参加过多次对印第安人的作战,均有良好战绩.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爆发时,麦迪逊政府下令提拔哈里森为美国陆军准将.因为当时西北部队属于詹姆斯.温切斯特将军指挥,哈里森与他不和,不情愿在他手下为官,所以他没有接受总统授予的这个军衔.不久,总统又任命他为西北地区的总指挥,他这才接受了陆军准将的军衔.第二年春天,哈里森又晋升为陆军少将.
哈里森接替赫尔职务后,试图发动一场战役在回底特律,但英军在雷辛河的弗伦奇敦对美军的前卫分队进行了突然袭击,并将其一半歼灭.至此,美军在西部的战争几乎一败涂地.
英军乘占领底特律的胜势,又前往尼亚加拉,麦迪逊错误地命令毫无军事经验的第二路指挥官冯.伦赛勒将军领导那里的作战.10月中旬,伦赛勒进攻了昆斯顿,首战告捷.但就在此时,派来增援的民兵却拒绝跨越尼亚加拉河进入外国领土,英军乘机进行了反攻,并赢得了昆斯顿高地战役的胜利.后来,冯.伦赛勒的职务由亚历山大.史密斯将军接替.此人爱说大话,声称要"把美国的标准移植到加拿大去".不幸的是,他只会说不会做,美国的标准仍然留在美国.
尽管美军两路人马先后在底特律和尼亚加拉遭到失败,但如果亨利.迪尔本将军的一路能一举拿下蒙特利尔的话,美国还会赢得决定性的优势,遗憾的是他直到11月份才懒洋洋地向西北方的加拿大边境进发.与尼亚加技战线一样,民兵也不愿越过边境继续向前挺进.于是,迪尔本又回到了越冬营地.事到如今,美国陆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美国在陆地上的作战虽然严重失利,但海上作战却很顺利.
美国政府原打算把全部战舰编成一支舰队或几个分舰队到海上作战,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妥,于是,军舰都单独在海中游弋,劫掠英国商船或与敌舰作战.这样做的结果很好,各军舰战绩辉煌:8月19日,艾萨克.赫尔指挥的"宪法"号摧毁了敌舰"战斗"号.他的胜利正好发生在他叔叔在底特律投降的3天之后,起到了激发士气的作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