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什么衣裳,戴什么首饰,带什么礼品,这些都够清宁郡主纠结的。毕竟她说到底自己心中有些心虚,所以就更加纠结了。
既不能盖过徐佳颖去,又要符合自己郡主的身份,总之女人的心思复杂的很,这不是张知节能理解的。
那一天天气晴好,张知节被早早的赶出了家门。无所事事的张知节去宫里跟正德皇帝侃了半天大山,又去国子监看了看那些草原少爷们。
原本张知节是拎着马鞭去的,结果没派上用场,那些蒙古少爷们还都挺老实的。
一直到了傍晚张知节才回府,很好很和谐,天赐叽叽喳喳满心欢喜的说着自己多了个姐姐。
清宁郡主也算是彻底安心了,虽然她不是侯府的人,但是也算是得到夫人和徐佳颖的承认了,也算是半个徐府的人!不过她的身份在那里,注定不能过门。
原本那天清宁郡主回京的时候,张知节亲自出城去接就被人认了出来。消息难免就在京里流传开来,随着清宁郡主登府,消息才开始愈演愈烈起来。
很多尘封的往事才又在街头巷尾流传了起来,当年小红豆被正德皇帝收为义女还封为了公主,就曾经引起了热议。当时人们纷纷猜测这位公主的真实身份,但是并没有什么靠谱的定论,只能认为是清宁郡主得到了太后的喜欢。
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小姑娘竟然是张知节和清宁郡主生的。怪不得会得太后的喜欢,怪不得会被正德皇帝收为义女,原来是因为她有个好爹。
当年张知节曾今被先帝派往兖州的事也重新被人们记了起来,当初张知节和都察院干起来,被先帝派出京城避风头。
结果张知节却在兖州侦破了大案,救出了鲁王,没想到张知节不止办案,还顺便把鲁王的掌上明珠也拐跑了。
虽然京中街头巷尾热议纷纷,但是朝廷却十分平静。像杨廷和这样的朝廷重臣其实早就已经对永和公主的身份有所猜测。
虽然中下级官员初听这个消息有些惊讶,但是也只是惊讶而已。虽然也免不了议论一番,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以张知节如今的地位,建立的功勋,这些官员们也只是议论一下八卦罢了,并没有要上书针对张知节的意思。毕竟这种风流韵事,虽然事关郡主,但是对于张知节来说不过无关痛痒。
倒也不是没有官员上书弹劾,有几弹劾的奏章正德皇帝看也没看就留中了,这事儿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去了。
至少是在朝廷中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是京里头街头巷尾的议论还是没有停下来。毕竟张知节这个年纪轻轻的朝廷重臣,屡立功勋却没什么桃色绯闻。
如今却有了这么劲爆的绯闻,大众自然要八卦个痛快。流言这种东西就像是一阵风,来的快去的也快,张知节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本章完)
第1281章 乱象
流言传了没有多久就被新的流言取代了,张知节并没有就此沉浸在温柔乡里,他时刻关注着辽东的局势。
现在的女真并不算多强大,田世元从宣府抽调了五千火枪兵,又带了另外五千燧发枪,再加上辽东军,要打败女真并不难。但是张知节还是做好了时刻奔赴辽东的准备。
可能在如今的朝廷里,没有谁能比张知节更重视辽东,更重视女真了。自从田世元领军前往辽东之后,张知节就严令锦衣卫保持辽东到京城的信息通畅。
田世元到了辽东之后,并没有立即开始扫荡女真,而是训练新装备的五千火枪兵。自从大明征服了草原,辽东的女真也得到了消息,一直都处在戒备中,田世元也没有偷袭的必要了。所以还不如整顿兵马,和女真堂堂正正的打一场,彻底剿灭女真。
一直被张知节关注的辽东还没有传来开战的消息,宣府却送来了六百里加急,草原上出事了。
确切的说是将要出事了!被张知节打的落花流水的达延汗带着数千骑兵仓皇逃窜,偌大一个草原竟无他的容身之处。
达延汗是真的被张知节给打怕了,只要有张知节在,他觉得哪里都不安全。百般无奈之下,达延汗只能选择一路西逃,进入了瓦剌的境内。
当初瓦剌盛极一时,却被满都海皇后带着大军击败了,最终失去了肥沃的草原,被赶到了草原以西的地方。
瓦剌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回草原,但是达延汗在满都海的辅佐下一统草原实力强大,瓦剌自忖不是对手,只能一直蛰伏。
没想到草原上竟然风云突变,达延汗先后兵败于明军,瓦剌首领大喜过望,正待准备骑兵趁虚而入的时候,明军竟然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了草原。
以达延汗如此强盛的兵力竟然都被打的如此凄惨,在没有弄清情形的情况下,瓦剌也不敢轻易动兵。
原本想着明军横扫草原胜利之后就撤兵了,没想到大明竟然雄心勃勃的占领草原,草原上的各部族纷纷归顺了大明。
就在瓦剌首领迟疑的时候,达延汗带着残余的骑兵逃到了瓦剌的地盘。瓦剌首领大喜过望,倒不是报仇心切,而是瓦剌首领从达延汗身上看到了利用的价值。
虽然瓦刺是被满都海赶出了草原,按理应该对达延汗恨之入骨,其实不然。成王败寇,既然是被正面击败了就该承认失败。
当然了不甘心还是有的,瓦剌的首领倒也没想着将达延汗杀之而后快,反而亲自带着人马去见达延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