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节至今连兵书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更别说指挥打仗了!他虽然提督三千营、神机营,但是只是督促他们勤于练兵,这可和带出去打仗全然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张知节是大惊失色,那群臣就是直接懵逼了,让张知节领兵去打仗,什么鬼?张知节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虽然他带着张永、谷大用等人扳倒了刘瑾,可是那是凭着皇上的信任,不是凭的什么能力!这和打仗可不是一回事!
不是他提督军营就真的成了将军了,这张知节不学无术,还不知道读没读过兵书呢,就算读过兵书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正德皇帝为何突然决定了派张知节提督军务呢,主要是缘于对张知节一直以来无所不能的盲目信任。再加上他曾经亲眼见过神机营在张知节手上变成了威武雄壮之师。
既然空闲之余练兵练得这么好,那打仗的水平肯定也不差。所以正德皇帝心里决定下来了,择一能臣良将那肯定非张知节莫属啊!
正德皇帝这样想群臣可不这样想。虽然大家对于张知节扳倒了刘瑾肃清了朝政十分赞赏,一般的事情也就不跟张知节计较了!
像皇上给张知节加了个太子少保衔,多少大臣辛劳一辈子都得不到啊,却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顶在了头上,多少人艳羡不已啊!
群臣虽然觉得张知节年纪轻轻加封太子少保不妥,但是想想张知节也算是有大功于社稷,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和领军打仗毕竟不是一码事,此事可不能捏着鼻子认了,兵部尚书刘宇当即出列沉声道:“皇上,贼兵势大不可小视,张知节虽然年少有为,但是毕竟阅历不足,又从未领军过,还望皇上另择能臣良将!”
兵部尚书掌管兵事,此时出言反对非常够分量,但是接下来不止兵部尚书,都察院的左右都御使也出列反对。
最后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出列道:“皇上,兵者乃国之大事,不可儿戏!如今贼势愈演愈烈,朝野期盼王师克定不宁,望皇上选派能臣良将,一举平定地方,还山海一个安宁!”
“兵部侍郎陆完乃是二甲进士,学富五车,更是精通兵书,久在兵部任事,颇通战事!还请皇上三思!”
李东阳说完之后,群臣齐齐俯身高声道:“还请皇上三思!”张知节在后面十分突兀,群臣俯身应和,他在后面俯身也不是,不俯身也不是,十分尴尬。
张知节虽然被几位朝廷重臣炮轰,倒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有几分尴尬!毕竟他自己都觉得正德皇帝的这个决定有几分草率,更何况朝中大臣了!
毕竟自己年轻识浅,不是什么将门虎子,更是从没有表现出什么卓越的领兵能力,充其量不过中规中矩的练过兵,若是因此满朝文武为了迎合皇帝而毫无意见,那岂不是大明堪忧!
张知节没有生气,但是正德皇帝却是脸色铁青,肺都气炸了!前面张知节提出的双管齐下之策还赢得群臣大肆赞赏,怎么自己提议张知节领兵就都反对起来了!
正德皇帝怒哼道:“你们在这里吵吵嚷嚷的半天了,也没见你们提出什么平乱之策!刚刚那双管齐下之策就是张知节提出来的,朕觉得很有见地,你们听了不是也都说好吗?”
“满朝文武没能提出个可行的策略,张知节提出来了,这还不是能臣良将吗?你们身为朝中大臣,要忠公体国才是,不能想着嫉妒贤臣!”
下面的群臣听了都十分吃惊,没想到这双管齐下之策竟然是张知节提出来的!
第372章 临危受命
第372章 临危受命
吃惊归吃惊,该争的还是得争!虽说这张知节能提出双管齐下之策也算有几分见识,但是这和领兵打仗毕竟不是一回事!
群臣还待要争,正德皇帝站起来道:“行了,就这样吧,此事朕意已决!散了吧!”
正德皇帝站来,转身大步向着后殿走去,李东阳急了,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急声道:“皇上,皇上,且听老臣一言!”
正德皇帝停了下来,李东阳见状松了口气,正准备组织语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没想到正德皇帝转过身来道:“张知节,你随朕来!”
说罢正德皇帝头也不回的去了后殿,李东阳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群臣皆怒目而视张知节,虽然张知节刚刚对朝廷有大功,但是在这国之大事上也不能退缩!
张知节被群臣怒目而视,不由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这叫什么事儿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又没求着皇上让我领兵平乱!
但是群臣可不是这么想的,毕竟那会儿正德皇帝带着张知节出去走了走,大家也都看到了,自然都以为是张知节趁机求皇上派他领兵的!
这时候解释不清了,也没时间解释了,张知节只能无奈的拱拱手追着正德皇帝去了!
张知节和正德皇帝相继去了后殿,群臣这才面面相觑感到十分无奈!皇帝都走了,群臣也只能议论纷纷的散去。
兵部尚书刘宇仍然感到十分不甘心,在后面拖了两步和李东阳、杨廷和一起走出了大殿。刘宇叹道:“阁老,让张知节领兵一事实在是不妥啊!可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啊!”
李东阳颔首道:“确实不妥,如今皇上正在气头上,等过一会儿老夫再去劝谏皇上!”
杨廷和听了道:“要劝谏皇上怕不是易事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