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徐佳颍心里明白,虽说府上也收过宁王的大礼,但是并没有帮过宁王什么,况且张知节还是平乱的功臣,怎么也不会牵连到府上的!
“再有就是彭泽兵败自杀一事了,这事难免在朝廷中会再起波澜,不过那也是他们文官的事儿!”张知节笑着安慰道。
这么一说,徐佳颍心里也放心多了,笑道:“二爷才歇了三天,皇上回宫也才三天,也不知道歇过来了没,怎么又召二爷入宫了?”
张知节一边又娟儿伺候着更衣,一边笑道:“估计是因为封赏的事儿吧!王守仁班师已经过了这么久了,皇上这才回京,估计内阁早就将封赏合计的差不多了,这事儿不宜再拖!”
娟儿闻言瞬间眼睛就亮了,她早就听说了,这次出征平乱二爷是首功,三败宁王一举将宁王生擒了!
“二爷这才可是立了大功呢!皇上这次的封赏一定会很重的!”娟儿笑的眼睛都迷了起来。
张知节笑了笑没说话,徐佳颍脸色一正道:“这种事儿可不能乱说,尤其不能说给外人听!知道吗?”
在徐佳颍的心里对于这次的封赏倒是没有什么期待,张知节这么年轻就已经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她已经很知足了!
(本章完)
第772章 封赏镇国公
其实张知节猜的没有错,正德皇帝召张知节入宫就是为了封赏的事情!今天李东阳和杨廷两位大学士将此次出征的封赏合计了出来送到了御前!
正德皇帝打开两位大学士呈上的奏折,看的第一眼就皱起了眉头,下面的李东阳和杨廷和早有心理准备,心里头还是一跳,作为此次出征最大的功臣,第一条封赏就是张知节的!
但是关于张知节的封赏,两位大学士真的是头疼了很久,哪怕现在也十分头疼!现在看到正德皇帝皱眉,两人心里明白,肯定正德皇帝心里又不乐意了!
这他们也有心理准备,这次对于张知节的封赏并不重,主要是张知节真的太年轻了,还没到二十岁!府上也因功赐了金书铁券了,上次的赏赐真有些重了!但是无奈太后压着,皇上也坚持,最终他们才妥协了!
所以两位大学士已经做好据理力争的准备了,但是正德皇帝的话出乎了他们的预料!甚至说,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正德皇帝皱眉道:“此次平乱之功,怎么是知节居首?虽说知节也有大功,但是朕觉得比起一人还是稍逊一些的!”
三战定乾坤,一举擒宁王!张知节首功没毛病啊!虽然两位大学士想要压一压张知节的封赏,但是还不至于颠倒黑白,否认张知节的功劳!
但是正德皇帝的这话却把两位大学士给弄懵了,按照常理来讲的话,就算不是张知节的首功,正德皇帝都会说成是张知节的首功,怎么现在成了这样?明明是张知节的首功,正德皇帝却给否决了?难道那天庆功宴的时候张知节偷偷溜了,让正德皇帝心里不爽了?
李东阳沉声道:“皇上,虽然王守仁和伍文定也有大功,但是臣等认为他们比起来张知节来还是要逊色的!”在李东阳想来,轮功劳就只有张知节和伍文定、王守仁最为突出了,既然皇上认为张知节不是首功,那只有可能是伍文定或者王守仁了!
正德皇帝听了摇头道“这是当然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李东阳和杨廷和听完之后就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既然皇上也认为王守仁和伍文定的功劳不如张知节,那除了他们俩,别人的功劳更不如张知节啊!难道还有什么战报是他们不知道的吗?
李东阳和杨廷和面面相觑,杨廷和无奈问道:“皇上,请恕臣等愚钝,实在是想不出来谁的功劳还要比张知节的功劳还要大?”
正德皇帝有些无奈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李东阳愣了愣道:“皇上,指的是皇上?”
“对啊!难道朕的功劳不大吗?”正德皇帝问道。
“皇上御驾亲征一举荡平了宁王叛乱,自然是功高至伟!”杨廷和反应过来立即回道。
正德皇帝满意的点头,随即问道:“既然朕是首功,那为什么这上面没有朕的封赏?”
即便是李东阳和杨廷和再沉稳不惊听到这话也立即懵逼了!哪有做皇帝的还要封赏的?!你都是皇帝了,已经天下老大了,只有你封赏别人的份了,你还要什么封赏啊?谁能封赏你啊?
“皇上,自然是功高至伟,可是您可是皇上啊,岂能与臣子混为一谈!当年太宗皇帝数次远征大漠,功高至伟不也没有什么封赏吗?皇上,没有这种先例啊!”李东阳回过神来,苦口婆心道。
“怎么没有先例了?朕就是先例!知节曾经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朕就做第一个走路的人!”正德皇帝坚定道。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杨廷和沉声道:“皇上,您已经是天下至尊,富有四海,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也没有什么能封赏的啊?”
两位大学士都是纳了闷了,你都是皇帝了,还有什么好封赏的?
“那不行!既然朕是首功,自然要封赏!要不这样吧,就封赏朱寿为镇国公吧!”正德皇帝摇头道。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李东阳也知道正德皇帝私下里常常称自己为朱寿,还给自己封了什么镇国公、威武大将军之类的,他们也都当正德皇帝的玩笑之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