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话分明又被孔颖达他们当成了怼人的,也有的可能觉得林森这是心虚了,他们扳回一城的机会来了,因此这些人纷纷出声。
虽然话说的文绉绉的,但是意思吗都差不多,简而言之一句话,你要是不敢比,你就是个孙贼!
不就是激将法吗,咱还就吃这一招,没说的,就是干!
反正这位明显浸淫此道几十年了,自己也先说过就练了没几年,事实上这才刚捡起来,也就是一年的功夫,输了反倒是理所应当,赢了那就赚大了。
“那我们就各自用自己最为拿手的字体写一句话好了。”林森简单的应承下来。
而对面这位王家后人,显然是早有准备的,拿出的两套笔墨都是当世名品,以林森这个级别来说,以前那是只闻其名,如今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好东西,包括纸品明显也是找高手匠人专门制作的,一看就非常的专业啊。
在林森答应下来后,自然有人家的书童上来帮忙开始磨墨,显得诚意十足。
很明显这位是真的有心好好交流下,也没有刁难的意思,比其他几位可友善多了。
一时之间两方原本那有些剑拔弩张的氛围,都变得和缓了不少。
这位王姓的对手,并没有急着开始书写,反而很是认真的点起了一炷线香,默默的定了定神,凝思了半天,这才开始提笔,一气呵成的书写下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
用的自然是书圣王羲之的字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看着行云流水的,颇有几分乃祖之风范了。
可以说既表现出了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和这宁静致远四个字,颇有些相得益彰的感觉。
林森自然也没有怠慢,他从开始教授学生起,就不得不认真的重新拾起了书法来。
你当老师的还一把烂字,就有点对不住观众了吧,要不然后世那些老师,为什么都会练三字一画的基本功呢,为人师表这方面也要率先垂范才是。
当然因为有着系统的加成,那毛笔毕竟也主要是由木头组成的啊,林森控制起来,很容易找到如臂指使的感觉。
因此在熟悉过一段时间后,基本上就能做到所想既所得了,脑海里想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子的,写出来就是个什么状态,如果论起对赵孟頫的临摹,大概是无人能出其右了。
当然放到大唐这会来说,林森这一手,已经可以说是开宗立派的一代书法家了,毕竟那赵孟頫能被后世评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这书法造诣之深也是可以想见的。
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后,林森又慢慢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因为性格和经历的不同,林森的字所传达出的精气神,肯定还是有别于赵孟頫的,渐渐的也有了自成一家的气候。
要不然上次李世民见到林森作为礼物送上的那些作品时,也不会那么惊讶了,毕竟李世民的一手飞白体也是当世有名的,而且手里也有着不少二王的真迹,那见识绝对是非同凡响的。
连他都惊讶万分,可见林森的字绝对是独具一格的,可不只是看着漂亮,其实虚有其表的银样镴枪头而已了。
而林森写的是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是出自《老子》的名句。
后世的林森就很喜欢这一句话,经常当做自己的签名来用,对这一句话可以说有一些理解吧。
再加上赵孟頫的楷书也多承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同时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的,写这句话同样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赵体的精髓来。
至于林森为什么会知道的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因为林森后世就是沂州人,搬进城里住以后,就一直居住在王羲之故居旁边,这要是连王羲之和赵孟頫这类的书法名家都没一点了解,也太不像话了吧。
那周围的几条街,更是成了各式书法工作室和名家汇聚之地,林森天天打那边经过,逢年过节的少不了还要去逛游一圈,看看他们的作品,总要受些熏陶吗。
况且他的书房里就挂了一幅赵体的作品,写的就是他最爱的这一句,还是他后世的父亲,找一位精研赵体的朋友给写的,自然是印象最为深刻了。
这位倒也干脆,看过林森的字以后,很是痛快的就承认了技不如人,看来真是位坦荡君子。
既然人家都反过来捧自己了,林森自然是不为己甚,少不了也夸赞了对方几句,顺便谦虚一下。
最后想了想,林森干脆提出和对方交换各自的作品的想法,没想到对方也痛快的答应了,看那样子分明有点得偿所愿的意思,很是意外和惊喜的样子,怕是早就有这心思了吧。
林森其实也是觉得能够收藏两幅这样的当世名家的字,回头让子孙传下去,也算是一笔庞大的财富啊。
嗯,回头得把什么诸遂良啊,阎立本啊,这些书画名家的作品全都收集一下才行啊。
不过眼下既然已经比试完第二场了,书法上赢过了王家的人,孔颖达他们总该无话可说了吧?
就算把经学算作第一场,自己干净利落的认输了,那也是三场两胜不是,怎么看自己都可以走的理直气壮了吧。
果然没滋没味的客套了两句,一时之间他们也实在没法继续挑事了,虽然没有坦然的承认失败,不过意思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出去后怎么说又是另一回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