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把责任往叛军身上一推,死了也就白死了,说理都找不着地说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冼夫人托梦的缘故,或者还是闹鬼那事在催促着他,这次冯盎可不像之前林森问到去不去平叛时那么优哉游哉的了,总算有了点该有的决心和速度。
有着充足的物资补充,后边就是冯盎的大本营高州,完全不用担心退路被截断的问题,所以冯盎这次赶路时速度可是不慢。
堪称大摇大摆的,带着林森他们就奔着罗窦洞这边一路狂飙啊。很快就来到了这次叛乱的几万僚人据守的群山跟前。
这些僚人虽然叛乱了,但其实并没有出去四处劫掠,祸害周边的州县,更多的还是拒绝了大唐朝廷的管制,将周围的交通阻断了,关起门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封闭的小世界而已。
当然这可能和周围的州府反应及时,迅速的陈兵边境,阻止了这些僚人势力的外窜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因为这边相对复杂的地理环境,这几万僚人又对此颇为熟悉,将所有的险要之地都握在了手中,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局面,像是锁起了手脚的乌龟一样,让林森看着都觉着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倒是冯盎完全没有有点焦急的模样,看着淡定从容的紧,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和他之前这段时间在自家大院中的惶急大有不同,此时的他,颇有些意气风发,也许这神采奕奕的模样,才是那个真正的“岭南王”吧,那个让整个岭南都威服,跺一跺脚,整个岭南都要抖三抖的冯盎。
林森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这场战斗中,他和手下这一千精兵更多的像是监军。
当然必要的时候也是要上阵杀敌的,只不过他们显然不是此战的主力,更多的还是要倚靠冯盎手下的那帮子当地兵士才行。
把他们这千把号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地气候的北方将士,扔到几万人的僚人叛军堆里,怕是还翻不起太大的浪花,就被这个庞大的山林给吞噬掉了。
所以他们只能做从属,听从冯盎这个坐地户,同时也是在场职位最高的将领的调遣。
找了个位置先安下营寨来,稍事休整一番,等到兵士们都攒足了体力再准备开战。
虽然急切的想要平灭那些僚人,但是作为一个打老了仗的名将,冯盎也绝对不会因此而犯下什么低级失误,给敌人以可趁之机的。
趁着这个功夫,冯盎也把所有将领叫了过来,商议下对策,顺便完成排兵布阵。
对眼下这个局面,林森自己确实一时想不到什么好法子,而且他能指挥动的,无非就是手下这不到一千人而已,干脆的就只带着耳朵和眼睛去了,很少张口说话。
也就是冯盎安排他和另一位冯氏族人负责护卫侧翼,保护中军的安危时,才出生应诺一下。
其他将领们显然对于这种山地作战,还是以下攻上的情况比较熟悉,纷纷开口建言献策。
可惜林森一句话都没听懂,因为他们都是用的本族的土话。也就是在旁边的通译的翻译下,勉强明白了这些人的意思而已。
反正搞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出纰漏就成了。
第二天重新恢复了活力的队伍,在各自将领的组织下,依次摆开了阵势。
其实外围的兵士,离着那些个叛乱的僚人们已经不远了,对方的动作都清晰可见,只不过很多僚人都藏在树后,影影绰绰的不太好发现。
带着手下精兵谨守住侧翼的同时,林森也没忘了小心留意冯盎的动作。
脑子里还在琢磨着,这次冯盎会怎么破局,不知道会不会还是像历史上那样,先把牛皮吹出去,再发上几箭就能吓跑几万人。
只从眼下看,那些僚人分明是很怕冯盎的,即便他们占据了地利,还是有点躲躲闪闪的样子。
然后就见到冯盎来到比较靠前的位置,大吼了几声,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后,张弓搭箭一气呵成,接连就是九箭射了出去。
是的,林森肯定没有数错,不是历史上记载的七箭,而是九箭!
林森刚升起不妙的念头,就见场中又生出了变化,在冯盎的箭下,九个人应声而倒,其中分明还有两个头领似的人物,然后就清楚的听到了僚人之中传来了不少愤怒的呼喊声。
“迎战!迎战!大唐万胜!”林森赶紧吆喝着让手下人准备接敌。
因为那些僚人竟然放弃了地利,不断的有人从山林之中冲了出来,而林森他们所在的侧翼,反而变成了迎战这些蜂拥而出的僚人的最前线。
是大家还没从开学想兴奋中缓过来呢,还是最近的章节不够精彩啊?又或者又来了一波增币?这追定掉的,简直让作者君怀疑人生啊……oo
林森本以为能轻松平息这次的反叛,就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冯盎成功的装了个逼,接连七箭射死七个僚人,然后本来占据地利的几万僚人,竟然就那么掉头开始逃跑。
林森觉得冯盎那七箭,搞不好可能是跟人家的头人约定好的信号。这些僚人长期处于冯盎的威名之下,根本就生不起反抗他的念头,看到这个杀人大魔王又开始杀人了,于是跑路成了第一选择。
为此林森甚至都没有靠近冯盎身边,更没有出手加入到示威的队伍中,其实那个距离上,林森完全有把握可以做的比冯盎还要出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