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你们能掏出钱来建设书院?我保举你们的孩子一个前程都行啊,这些人就全都哑火了。
他们的孩子都想方设法的朝各家的私塾里送呢,压根就不会来这种普及教育的平民书院学习。
至于掏钱,就算能掏的出来,他们敢吗?怕不是接着就被以贪腐的罪名送进牢里去吧。
后面再有出来扎刺的,李承乾很干脆的都给强压了下去,还让考功科的把这些人全都记了下来,实际上他本人大概也在努力记下这些人的样子。
这特么都是世家中人的门下走狗无疑了,即便有些是单纯的老学究,以后也显然不适合重用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教书育人吧。
反正这些人在贞观朝能蹦跶多久还不知道,在他李承乾上台以后,基本是前途无亮了。
最后世家中人一看暂时是没有好招了,捐款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咱们花钱买个好名声吧,就当破财免灾了。
咱也多捐点吧,至于说脸面,在事关家族兴衰的大事面前,一点脸面算什么,更不要脸的事又不是没干过,只要能把声望维持住,谁不得给咱们面子。
于是几大世家的人商议了下,还是同进退吧,一家子捐一千贯好了,就在期限内的最后一天去上缴吧。
既能展示出自家的诚意,又显得自家相对还是比较廉洁的,并不像那些商人一样满身的铜臭味,就知道捞钱。
咱们这可是节衣缩食的,才好不容易才挤出这些钱财来的。
为此咱可是马车都不坐了,改成了牛车,多大的一份心意啊。
结果他们还是被骂了,而且被骂的更惨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盖棺论定
“明明就是有钱还只拿五贯钱出来,果然还是不想捐款而已,还说什么省吃俭用攒出来的,敢情几天功夫吃穿用度就花了不止一千贯啊,穷奢极欲!”
“早干嘛去了,大家都骂开了才拿钱,而且还不如那些商人拿得多,贱骨头,我呸!”
“假惺惺的做个样子,别人就不知道你们的真实面貌了?垃圾!”
诸如此类的骂声不一而足,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鄙视那帮世家中人的。
其实仔细瞅瞅,总能在讨论的群情激愤的人群中,发现那么一两个林家庄户的身影。
只是有的现在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吃摊的摊主,有的开始了别的营生,但无一例外都成了合格的舆论引导者。
显然这是见识过后世舆论威力的林森,率先炮制出来的水军了。
看似在这次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出什么力的林森,其实私底下可是帮着出了不少的忙,而且别忘了这提议最早就是林森想到的呢。
而眼下看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仅成功的为大唐天下算是都办了一件地地道道的好事,一家伙就让书院这种原本很是高大上的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铺开了摊子,未来造福的人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情有了林森安排人在其中搀和着,引导着舆论,对世家中人的名望损伤,可真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狠狠的打击了他们的形象。
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更多的民众看到了那些世家中人的真面目,算是将他们从神坛之上重重的扯落了一次,让他们的家族名声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土。
眼下看好似没有给他们造成什么直接的损失,但是长远看来,对他们的伤害就大了,这是真正的在朝着挖断他们根基的方向努力。
不只是朝着断绝他们声望更近了一步,还为培养出更多的寒门学子奠定了基础,以后自然有望更好的遏制住他们的势头和影响力。
而作为真正的始作俑者的林森,在这件事中把自己倒是摘的挺干净的,仇恨倒是都被马周给拉的稳稳的。
但是对马周来说,这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经此一事,他已经隐隐的有了成为寒门学子代表人物的势头,以后在寒门学子之中的声望怕是无人能及了。
而且通过这一举动,也算是彻底的和世家一系的官员划清了界限,充分的向皇家展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受到提拔重用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这个好处甚至都没用等上太久,就落到了实处。
去为李渊守孝了几个月的李世民,在广大臣工的一再请求下,终于“勉为其难”的回来参与政事了。
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内,有着亮眼表现的马周,接着就迎来了升职加薪,算是肯定了他提议建造书院的这一系列措施。
当然也相当于又把世家中人丢到地上的面子,又给狠狠的踩了一脚。
变相的也在帮着林森,巩固住了这次争斗的胜利果实。
万年县令、登州刺史时老头,还有那一心想往长安城跑的广州刺史,也先后受到了嘉奖,就等着考功结束以后,给他们安排新的职位了,当然是要给他们加加担子的。
另外,李世民还郑重其事的肯定了李承乾的一番作为,夸赞他处事稳重云云。
其他的重臣,像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他们,可以说是真正的文臣领袖的这帮子人,也都真心实意的送上了祝贺。
对大唐来说,一个能力出众的储君,应该是大部分既得利益者,如这些新兴权贵们,共同的愿景。
他们虽然支持了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却真的不希望大唐再经历一次那样的惨烈了,未来能够顺利的完成权力交接,保持住稳定发展的局面,更符合所有人的期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