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帅!
祖大寿也站了起来,和何可纲异口同声的回应。
这个时候,连同赵率教,多数人的神色都是明显一松,只要大帅率兵前往,一定可以化解遵化的畏惧,京师的隐忧也就不存在。
其他人都愤愤地坐下,祖大寿依旧直挺挺的站在那里。出身于辽东的名门望族,手下的将领更是亲戚子弟,对部队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一呼百应。对于祖大寿而言,他只服袁崇焕,根本就不将崇祯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言语也就不想其他人那么恭敬。
等到所有人都坐下之后,祖大寿两条浓眉一扬,一对眼睛瞪得溜圆,气呼呼的说道:“大帅,末将实在不明白,皇上怎么想的?您先后上书两封,上奏皇上,说得明明白白,遵化一带的长城防卫非常的薄弱,敌人很容易攻破。”
“这倒可好,两个奏章就像泥牛入海,没有一点音信,也不见朝廷加强遵化一带的长城各个关口的兵力。好了,现在正好验证咱们的猜测,皇太极真的借道蒙古,从遵化那边打进了关里。”
此刻,除了袁崇焕以外,其他人的心里已经不是用吃惊来形容,而是震撼非常,祖大寿这也太大胆了,这是藐视皇权,这是在置问皇帝,尽管被质问的对象不在现场。
不过,想归想,祖大寿也说出了众人想说又不敢说的心里话,如果皇上能够听得进去大帅的谏言,哪还会有今日之危局?后金怎么可能打进关里?
所有人都是默默无声,没有人回应祖大寿的言语。即便是崇祯帝派来的那些文官监军,莫不如是,没有一个人敢诘问祖大寿,究竟是何居心?
由一斑而窥全貌,这不仅看出了袁崇焕对祖大寿的重视,更可以看出他在山海关、乃至于整个辽东的威望,无人可出其右。
这时,袁崇焕摆了摆手,制止了祖大寿还想继续发牢骚,埋怨如今皇帝的瞎指挥。而后者更是很听话,当即就闭住了嘴,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随后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
紧接着,袁崇焕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又或者在思索着什么,片刻之后,又将目光投在了辽东总兵吴襄的身上,郑重地说道:“吴总兵,我和祖大寿、何可纲他们离开之后,山海关就交给你了。虽然后金的绝大多数兵力都被皇太极带走,但关外还有四大贝勒的二贝勒阿敏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着这里。所以,你要时刻保持警惕,守好宁锦防线。”
随即,坐于祖大寿之后一人站出,正是吴襄,就是日后声名赫赫吴三桂的父亲。
站起来之后,吴襄一抱拳,身上的铠甲叮咚作响,朗声回应道:“是,大帅!如果山海关有一丁点闪失,末将提头来见!”
袁崇焕点了点头,对于宁锦防线,他有着十二分的自信,绝对是固若金汤,仅凭一个小小的阿敏还无法撼动。
随后,袁崇焕再次一摆手,高声说道:“好了,都退去吧,本帅还要安排一下离去之后的事宜,就谈这里,你们各自回去之后,也要好好准备准备。一旦关内形势危急,急转直下,你们大多数人都要带兵入关,进行勤王。”
猛地一下子,刚刚站起的众人动作一滞,一些人的身体更是微微一颤,心里突突直跳,翻起了惊涛骇浪,震撼非常,纷纷暗自猜测:“大帅这是什么意思?仗还没有打,怎么就知道后金必胜?怎么就知道形势会危急到那种程度,各路大军需要奔赴京城,进行勤王?”
不过,众人的动作也仅仅是停顿了一下,并没有多嘴而问,而是满怀着心思,相继离去。.
------------
第一百零八章 己巳之变(五)
二十九日,汉儿庄,八旗军的营盘里又多了两三万人,人头颤动的同时,更是充斥着一种异样的紧张气息,如临大敌,又不是那种大战在即的感觉,更像是两种意识的博弈,两种派别的纷争与僵持。
汗帐之内,坐满了满蒙汉文臣武将,位列两旁,隐隐又呈现两大派别之势,皇太极居于中央,端坐于上,看着几乎剑拔弩张的双方,刚想说些什么,却见济尔哈朗站了出来,目光逼视,一脸的怒不可遏,高声质问:“代善,莽古尔泰,我还未回来之前,就在路上听说,你们两个居然胆敢将大汗堵在营帐之中,不准其他人进入。倒是说说,你们想要干什么?如果没有一个交代,我济尔哈朗第一个就不答应!”
强势的话语,直接将紧张的气氛拔高到了极点,使得汗帐里安静地可怕,针落地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面对绝大多数人的追问的目光,就算是张扬、桀骜如莽古尔泰,也收敛了许多,不敢过于造次,没有了两日之前的那种咄咄逼人,丝毫不将皇太极这个大汗放在眼里。
莽古尔泰旁边的代善只觉得嘴里发苦,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由劝谏上升到了藐视皇权的程度。不将大汗放在眼里,在八旗里面可是大忌!
如果将奉若至尊的大汗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他人?
代善知道,自己两人的行为虽是出于好意,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引起了众怒。见此情形,代善不禁偷偷看了一眼皇太极,这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八弟,引发事情突变的始作俑者,利用与引导舆论施加压力。
两天之前,那天晚上,自己与莽古尔泰刚一离开汗帐没多久,关于逼迫大汗的消息就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直接将两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引起了众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