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见秀恍然,随即长舒一口气,心里猛然一松:“好,就这样办。只要教堂里的洋人出来,落入咱们的手中,教堂里的书籍和瓶瓶罐罐就好弄了。”
“哎,对了,田队长,王微那边怎么办?是提前办,还是等到那些洋人的事情办妥了之后,再带着兄弟前往尖担堡?”
田见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想,沉吟片刻,随即说道:“还是等到西安城里的洋人办妥之后,咱们再行动吧。毕竟,王微那边只能用强,到时候,动静肯定不小。如果先办了,肯定会打草惊蛇,引起西安城的警觉。”
“嗯,田队长,我也是这么样想的,将王微那边的事情安排到后面办,反而更加的稳妥。”贺珍点了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与此同时,远在百里之外的蟠冢山根据地,刘芳亮、袁宗第、李过和吴汝义,将李自成围在中央,刘芳亮一脸的兴奋之色,忍不住的问道:“老大,你不是说,在马衔山和兴隆山要待上个两三个月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还带来了这么多的粮食!”
“去,净想好事儿!刘大脑袋,我可告诉你,这里面只有三成的粮食是给你们的,剩余的都是终南山根据地和太白山根据地的。”
李自成说完这句话,似乎是在解释,进一步地说道:“蟠冢山根据地刚刚成立不久,并没有多少人,只要将这些玉米、土豆和番薯种好,收获之时,即便根据地的人口增加三倍,也饿不着肚子。”
四人当然相信这个结论,别的不说,单单是番薯这一项,绝对满足百姓的肚皮所需。
在榆中县的时候,他们可是见到过,几米长的番薯秧子剪成一截一截,每截也就巴掌长短,插在土里就能生长,这样的东西只要有最初的番薯作为种子,培植出番薯秧子,就能一大片一大片的种植。而且,玉米和番薯可以套种,并不影响两者的生长。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无心都留在蟠冢山根据地。如果不是宋应星要做出一番安排,交代玉米、土豆和番薯的栽种方法,李自成恨不得肋生双翅,立即飞到终南山根据地。
虽然只有高中的学历,在学校里纯粹就是一个学渣,李自成还是知道化学的一些仪器的。一路走来,他从宋应星那里得知,无论是在家守孝的王微,还是西安城里的教堂里,都有做实验用的化学仪器。
听到这个消息,李自成怎能不兴奋?怎能不激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火器发达
三月末,终南山根据地,李自成站于一处某茅草屋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宋应星就在一旁,翻阅着书架上的书籍。屋里静悄悄地,唯有翻书的莎莎之声。
李自成手里厚厚的书籍正是《天工开物》,一页一页快速翻阅之后,不由得暗自感叹,宋应星还真是一个天才、全才,著作的这本《天工开物》,不仅囊括了农业,像养蚕种桑、谷物稻类等农作物的种植方法,还涵盖了冶炼、开采矿藏、火药、兵器、染色、采煤、制盐等方方面面,图文并茂,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然而,李自成无心留意这些,根据目录,直接翻阅到火器那一页。
入目的是一幅幅插图,全都是关于火枪火炮的,并在旁边辅以文字,详尽了操作方法,如何制作,以及火器的特点。
顿时,李自成的眼里尽是兴奋的光芒,整个人激动不已。尤其是其中的火器三眼铳和迅雷铳,两者不仅能够连续使用,还可以当作兵器,反手而持,那就是狼牙棒和长枪!
“玛德,古人的脑袋是怎么长得?简直就是脑洞大开,放在现在,绝对是研发武器前沿的存在!”
看着一幅幅火器图和上面的介绍,李自成忍不住的心里赞叹般的爆了一句粗口。随着浏览的深入,李自成愈发的着迷,被这个时期的火器震撼了!
如果《天工开物》、《武备志》、《神器图》等这样的书籍幸存,上面的火器能够全面推广,清朝末年的八国联军那就是渣渣的存在!
什么抬枪啊,五雷神机啊,拐子铳啊,三眼铳啊,等等,这些都是连发的火器。尤其是迅雷铳,拥有十八个管,那就是最为原始的转膛炮!将枪管数量降至十二,就是单兵作战武器,热兵器、冷兵器的结合体,可以两用,堪称最简易、制作粗糙的机关枪!
渐渐地,李自成发烫的脑袋开始冷却,渐渐回归理性,心中暗暗盘算,如果将这些火器批量生产,准备到李家军之中,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只需两到三万人,他李自成就可以带兵横扫天下,无人能敌!
这一刻,李自成心花怒放,心里乐开了花,对于谋夺天下,愈发的自信。只要再在山西和河南建立秘密根据地,暗中开采煤矿和铁矿以及硫磺矿。那么,他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火器,暗暗发展那么一支军队,火器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
到时候,只要时机一到,一旦成熟,几万,乃至于几十万的火器军汹涌而出,走出根据地,振臂一挥,谁与争锋?
八旗军算什么东西?不过就是快速奔跑的移动靶,面临密集的火力,直接就能将其射程筛子,轰成渣!就算是没有吴三桂的配合,收拾清军,就跟玩儿似的!
同时,李自成清醒的意识到,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自己还必须蛰伏,韬光养晦,暗中发展根据地,广积粮,密造枪,从而蓄积力量,随后才能一飞冲天,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天下,一举谋得大好河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