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此言,李自成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对了,芳亮和宗第出去差不多两天了,人接到没有?还没有消息吗?”
吴汝义摇了摇头,露出感慨之色,沉声说道:“哎...老大,根据里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咱们的李家军,将近万人。如果都是一群糙老爷们儿,也就算了,属下还能勉强照应一番。可是,这里面大多数人都是一些老弱妇孺,牵涉到的日常事务,繁琐的让人头疼。如果再不来一个像李先生那样擅长打理之人,我非得崩溃不可,就快干不了了。”
李自成笑了笑:“所以啊,在行动的前两天,我就已经派人前往终南山根据地,让宋应星物色一个人过来,帮忙打理屈吴山根据地的日常事务。根据地里将近万人,每天的口粮消耗,那可是一笔不菲的账。如果没有一个精明之人从中斡旋,分配口粮,咱们缴获的这些粮食支撑不了多久。”
“是啊,老大,只要再熬个一个月左右,那些玉米、土豆和番薯就该下来了。都时候,只需从各个根据地抽调那么一点点,以后再经常行动,劫掠一些地主权贵以及官军的物质,渡过今年就没有问题。”
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思路如泉涌般喷薄,吴汝义的心里激荡着一股莫名的情怀,忍不住的又说道:“只要渡过第一年,来年有了收获之后,屈吴山根据地就能完全自给自足。即便是没有行动,其他根据地不再支援,咱们这里也能发展的不错。”
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之声,众人不禁抬头望去,袁宗第、刘芳亮以及马信映入眼帘,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不仅如此,在三人的中间还有一人,看其模样,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读书人。
而且,马信等人的身后,还有大大小小的马车,托运着一麻袋一麻袋的东西,看其鼓囊的形态,里面装的应该是粮食谷物之类的。
见此情形,李自成与吴汝义当然明白了发生了什么,相顾一视,当即迎了上去,其他人紧随其后,刘芳亮那洪亮的大嗓门毫不出意外的骤然响起,离着老远就说道:“嘿嘿...老大,幸不辱命,我和宗第将人给你接过来了。而且,马信还运来了一批粮食。”
很快,两队人相聚于一起,袁宗第与刘芳亮自动分开,马信指着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人介绍道:“老大,这就是宋先生派过来之人,宋应升宋老先生,可是我专门从江西接过来的。”
“老夫宋应升,见过李头领。”随着马信的介绍,老年人双手环抱,身体微躬,对李自成客气的说道。
“呵呵。宋先生,你好......”
李自成的声音戛然而止,突然卡壳了,面露迟疑之色,看了看马信,看到对方笑吟吟地也在望着自己,回想刚刚的话语,脑海里出现一丝明悟,转而不是很确定的问道:“老先生,阁下可是宋应星的大哥,人送‘奉新二宋’之一的宋应升?”
宋应升一愣,随即露出惊讶之色,有一些受惊若近的问道:“呃...李首领认得在下?”
“嘿嘿...我与令弟共事这么久,怎么会不知道阁下?”李自成反问了一句,转而笑吟吟地继续说道:“今年的金陵大会,虽未见得阁下,但也从一些名士贤达之流听说过一些。”
宋应星恍然,经李自成这么一提醒,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显出一丝遗憾之色,不无感慨地说道:“哎...说来真是遗憾,没能参加今年的金陵大会,真是人生一大憾事。虽然金陵大会徒生事端,不了了之,弄得个无疾而终。但是,中途站出的那个李自晟,真乃奇人也!语出惊人,见解更是震古烁今,关于帝制与吏治的论述,堪称精辟,只闻其名,就心生仰慕之意!若是能见得一面,此生无憾了~!”
一语落罢,李自成还能保持平静,马信、吴汝义、刘芳亮和袁宗第却是露出古怪之色。心里暗暗惊奇,身为宋应星的大哥,被请到这里,难道不知道李自晟就是眼前的这一位?
想归想,马信看向了李自成,得到老大的点头示意,当即靠近宋应升,附耳说了些什么,后者先是一皱眉,转而变为震惊之色,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说不出话来!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好消息
“你你真的是......?”宋应升惊讶的无以复加,话还未说完,就被李自成给打断了。
“嘘...宋先生,此处不是说话之地,以后有的是说话的机会,先进村休息吧。而且,屈吴山根据地的诸多事宜,以后还要多多仰仗阁下,帮忙打理一下。”李自成笑吟吟地说完之后,一个侧身,右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百转千回之下,宋应升想到了许多,来之前,在终南山停顿之时,看到的一幕幕,印象太深刻了,百姓与兵卒相处的非常融洽,即便是那里的官员,也是没有什么架子,平易近人,对百姓客客气气。
经历过一番打听,从三弟宋应星那里了解到,终南山那个村落实施的官员制度,与金陵大会上的那个李自成提出的观点如出一撤,百姓不仅具有监督的权力,还决定着官员的任免与升迁。
毕竟,民众的满意度如果没有超过五成,就不能留任,有被罢免的危险;如果满意度没能超过七成,就不能升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