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书房里变得极为安静起来,每个人的神色都非常难看,复杂无比,更多的是无奈,许鼎臣长叹一声,幽幽地说道:“哎,这也没办法,皇上现在正处于兴头上,沉浸于平叛反贼的喜悦之中,无人敢触皇上的霉头,咱们只能明哲保身,顾住山西的形势就行。”
“没有皇上的旨意或口谕,纵观内阁与兵部官员之中,无人敢秘密下发这样的行文,让咱们便宜行事,一旦反贼企图复叛,可以派兵进入河南,予以镇压。如果真的这样做,无异于挑衅皇上的圣威,置疑皇上的决定。”
这一刻,许鼎臣说完之后,无人再言语,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莫要说省与省之间,即便是州府之间,亦或是相邻的两个县,如果没有当地的主政官允许,衙役是不可能夸地界办案的。
何况于省与省之间的兵事?
山西的军队要想进入河南剿匪,无论是山西巡抚,还是河南巡抚,他们都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决定权。即便是处理天下军务的兵部,也必须获得皇帝的允许,方可跨地区的行军作战。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之时,各路起义军从陕西逃窜到山西,山西的官军全都停在了黄河以西,任由起义军离去。因为,谁也无法承担那份责任,没有皇上的允许,进行跨地区作战。
即便是军情紧急,但也只能等!
所以,就算明知如此,反贼有复叛的可能,屋子里的这些人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无奈的叹息,静静的坐在那里。
与此同时,陕西平凉府,固原城内,三边总督府,洪承畴正在处理着军务,贺人龙一身的绒衣铠甲,风尘仆仆的样子,恭敬地站在那里。
“人龙,三晋交界之地的战事正酣,处于关键的时期,你怎么在这个时候回来了?难道,你在那里的处境并不好,受到他人的排挤,不得不回来?”
贺人龙看了一眼依旧在处理军务的洪承畴,埋头奋笔疾书,犹豫了一下,随即回答道:“大人,你有所不知,关于反贼投降的事情,朝廷已经有了表态,皇上朱笔御批,同意众反贼的投降。末将之所以返回陕西,就是接到了兵部的行文,带兵前往延绥,接受延绥巡抚陈奇瑜的辖制,镇压延绥的叛乱。”
刹那间,洪承畴紧握毛笔的手停了下来,颤了一下,抬头看向贺人龙,满脸的难以相信之色,讷讷地说道:“本官早就有所风闻,被逼于绝路的乱贼乞求投降,没想到朝廷真的答应了。”
“大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末将在行军的途中,就有所耳闻,朝廷反对的声音非常大。奈何,皇上轻信于宦官之言,不想再打仗,想要集中兵力,抵御宁夏入侵蛮夷。再加上几个文官在一旁煽风点火,皇上就答应了。”
“人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吧?”洪承畴眉头微皱了一下,露出沉吟之色,随即继续说道:“皇上应该知道,招降这些反贼,无异于放虎归山。做出这样的决定,绝非一两个官员或太监能够影响得到的。”
“呃......”
看到贺人龙面露犹豫之色,吞吞吐吐的样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洪承畴似乎想通了什么,没有再继续追问,而是转而说道:“人龙,既然兵部已经调你前往延绥,协助巡抚陈奇瑜镇压叛乱,你绕道固原,提前先见我,就不怕你的顶头上司心生厌恶,给你穿小鞋吗?”
“大人,末将没有想那么多。”贺人龙躬身行礼,抱拳回了一句,进而继续说道:“大人,末将深受你的提携之恩,才会有今日之发达。而三晋的反贼得以招抚,全部被迁回原籍,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陕西之民。末将觉得此事重大,大人还是早知道的比较好。”
------------
第二百八十章 察觉?
听到贺人龙这样说,面色没有丝毫的做作之处,十分的诚恳,不像有假,洪承畴露出欣慰之色,有着些许的感动,点头回应的同时,也在说道:“不错,如此多的陕籍乱匪被遣返回来,确实是一件大事儿,一个弄不好,很容易惹祸上身。”
“是的,大人,末将也是认为如此。”贺人龙附和了一句,进而又说道:“这些乱贼粗野惯了,非常的不好管理,又有反叛的前科,一旦有所不满,或者生活不如意,很容易再此作乱。到时候,朝廷的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一定会借此机会,将全部的责任推到大人你的身上。”
“人龙,你说的不错,确实如此。”洪承畴赞叹了一句,似乎想到了什么,面露感慨之色,幽幽说道:“近日以来,从京师传回来的消息,兵部有心促成五省总督一职,总揽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之剿匪军务。奈何,皇上没有同意,不知是皇上对本官有意见,还是不想设置五省总督一职。”
“大人,不必多想,皇上非是对大人有意见。”贺人龙露出凝重之色,眉宇间闪过一丝犹豫,最终还是说道:“想必大人也有所察觉,不仅是陕西的诸多军务得到掣肘,一些政策无法得之推行。”
“就算是山西的诸将,凡是总兵之职,必有宦官委任监军一职。说句大不敬的话,明面上讲,监军是协调朝野之间的君臣,以便更好的平叛反贼,实则却是皇上不放心,越来越忌惮咱们这些武将,不想让武将掌握更多的权力,更加倾向于宦官,让这些与皇上极为亲近之人监视诸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