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稍稍将语气放缓了一下,观察了一下朱由检的反应,看到对方并没有露出不快之色,没有任何的反对,当即进一步的继续说道:“洪承畴总督三边军务多年,无论是个人的经验和资历,还是在品级方面,都能胜任五省总督一职。”
“最为关键的是。洪承畴一直主张对乱军主张雷霆手段镇压,并卓有成效。如果不是乱军披有降军之名,大规模逃窜于各地,陕西也不会有如此局面。”
“不错,朕也有所耳闻,听陕西各地的言官上报,陕西的匪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遏制,渐渐得以平息,就连到处流窜的灾民也减少了许多,可见洪承畴在剿匪一事上,有很大的能力。”
朱由检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地赞叹几句,更是神色一收,当即颁发了旨意。
“自今日起,委任洪承畴五省总督一职,还兼任三边总督,并授以兵部尚书之衔,赐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主持五省剿匪事宜。”
大殿里的众人震动了,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周延儒不仅是想要扳倒陈奇瑜,更是意图扶持洪承畴上去,从而削弱魏忠贤余党在朝廷的实力。
当然,众人最为震动的还是,一向不愿意官员掌握太多权力的皇上,这次居然放手了,不单单让洪承畴兼任五省总督,更是赐以尚方宝剑,授以兵部尚书之衔。
如此一来,极大地强化了洪承畴的权力,不再受兵部掣肘。
与此同时,张凤翼心里也很清楚,这不仅是皇上表示对洪承畴的隆恩与倚重,更是在敲打自己,想到这里,张凤翼就更加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异议了。
就在当天,关于大殿里的讨论内容,很快就传到了山西大同府,为曹文诏等人所知晓。
在曹文诏的住处,书房里,不仅有曹文诏叔侄两人,更有山西巡抚吴甡坐于一旁,曹变蛟义愤填膺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
“大伯,皇上处事也太不公了,什么叫‘畏战之罪’?这段时日里,你浴血奋战,与鞑子厮杀,一次次负伤,挡住了皇太极南下的步伐,现在却落得个这样的罪名,侄儿不服!”
“变蛟,说什么呢?给我住嘴,为人之将,怎么可以妄议君王?”曹文诏连忙呵斥,阻止了曹变蛟后面之言,更是看向了一旁坐着的吴甡,歉意的说道:“大人,还望海涵,变蛟年轻不懂,并无犯上之意。”
“哎...曹总兵,见外了。”吴甡连连摆手,看着气呼呼的曹变蛟,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满的异色,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曹总兵,莫说变蛟贤侄有意见,就是本官也很不满,除了那些担任监军的太监之外,哪一个官员武将不是坚守城池,与鞑子竭力厮杀?现在好不容易挡住了皇太极的攻势,使其不得不返回辽东,朝里的人却抹杀了这一切的功劳与努力,实在让人有些心寒。”
“哎...”曹文诏长叹一声,面露忧愁之色,沉声说道:“大人,说实话,末将并不在乎被贬斥戍边。如今之时,时局不稳,外有后金虎视眈眈,时常入侵关内,杀我子民,焚我城池;内有蜂拥而起的民乱,声势越来越大,镇压一波又起一波。可是,朝廷里的那些重臣还沉溺于彼此之间的恶斗与内讧,将江山社稷置于一旁。”
“曹将军,你所讲的,也正是本官所忧虑的,如果再不能肃清朝纲,如果君臣再不戮力而为,朝局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形势将会越来越不妙,后果让人难以想象。”
吴甡感慨了两句,精神随之一振,直直地看着曹文诏的双眼,面露诚恳之色,认真地说道:“曹将军,你尽管放心,先在山西停留两天,本官这就修书一封,联合朝中的一些同僚,并上奏皇上,请求皇上将将军留在山西,助本官彻底镇压山西的乱军。”
“多谢大人美意,那末将就多停留两天,听候消息。”
在两人交谈之时,刚一说完,曹变蛟却语出惊人地说道:“大伯,吴大人,在我看来,要想镇压山西的乱军,稳定山西的局面,哪有那么简单?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要从百姓身上入手,稳住民心,才是上上之策。”
闻听此言,吴甡与曹文诏同时露出一抹惊艳之色,彼此对视一眼,面露苦笑,无奈的连连摇头,后者更是无奈地说道:“变蛟,不只是你一个人这么认为,你也不是第一个这么提出者。”
------------
第三百一十章 争执
“大伯,侄儿明白你的意思。”曹变蛟朗声回应了一句,随即进一步地说道:“可是,侄儿不明白的是,要想缓解百姓的众怒,减少赋税即可。”
“至于军费等各项开支,完全可以将江南与两淮的茶税、丝税以及盐引征收上来,足够一解燃眉之急,救急这些财政开支。何况,无论是当今的皇上,还是各地的藩王,都有一个小金库,要是都能掏出一笔银子,充实国库,就能大大的减轻百姓的负担。”
“变蛟,别说了,这不是你我所能议论的,制定国策,自有皇上主持。”曹文诏再次呵斥住了曹变蛟,面有焦急之意,看到侄儿还想反驳,就再次说道:“你先出去吧,我与吴大人还有事情商谈。”
最终,虽然曹变蛟心有不甘,还想辩驳,但也只能听从大伯的话,倔强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