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那个报信人的大喊大叫,如何的请求,袁瑞征面露一丝歉意,看向了知府颜达暄,不好意思的说道:“大早上的就将颜大人惊扰而起,实在不好意思,大人请回吧,有本指挥使在这里,凤阳府就不会有事儿的。”
说罢,袁瑞征不等颜达暄有任何的回应,当即向自己的卧室而去,哈欠连天,嘴里嘟囔着,咒骂不已。
见此情形,颜达暄傻眼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从报信人被拖出去,再到袁瑞征下逐客令,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他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
这一刻,颜达暄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心里好想劝说袁瑞征一下,非常时期,不管消息真伪,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该带人去看一下。
看到袁瑞征已经走进了卧室,颜达暄将到嘴的话语咽了回去,略微犹豫了一下,随即面露坚决之意,似乎作出了决定,重重一点头,边走边喃喃道:“还是和巡抚大人通报一下此事比较好,反正已经起来了。”
不久之后,走到十字路口之时,似乎想到了什么,颜达暄忽然改变了决定,转身直奔西门方向,快步而去,但还未走多远,立即就听到了阵阵若有若无的厮杀之意。
“唉呀妈呀,乱军真的打来了!”颜达暄凝神一听,确认之后,不禁惊呼一声,就要原路返回,准备去通知指挥使袁瑞征,脚步一滞,喃喃道:“在这里就能听到厮杀之意,看来乱军已经攻破了西门,凤阳城恐怕已经不保,还是保住小命再讲。”
然而,颜达暄刚快走了几步,再次停了下来,自语道:“不行,城里的老百姓对我的意见太大了,很容易被他们认出来,一旦被救出,就算乱军不杀我,全城的百姓也饶不了我,还是找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没有人能够认出,才是上上之策。”
“嗯...哪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呢?”颜达暄喃喃了一句,脑海里忽然闪过一抹亮光,似乎想通了什么,眼前一亮,忍不住地说道:“对啊,一旦乱军入城,没有哪个地方比那里更安全?到时候,完全可以来一个鱼目混珠,趁乱逃出凤阳城。”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浓雾尽去,太阳高悬,凤阳城已经没有了厮杀之声,到处都是搜寻官军的残余,浓浓的血腥味弥漫着空气里,凤阳城内却洋溢着一股喜庆的氛围。
在距离凤阳城不远处的山脉之上,更是飘起了阵阵浓烟,似乎什么被焚烧了一半。
凤阳城外,李自成看着遍地的尸体,鲜血横流,李牟在一旁汇报着此战的结果。
“老大,此战极为顺利,凤阳城的六千多官军被斩杀了四千多人,还有一千五百人跪在里,为了求饶活命,不停地口呼千岁。而且,一功他们已经烧了皇觉寺,和张献忠那些人正在挖掘皇家的祖坟,还有许多的当地老百姓也参与了进去,可见凤阳人对朝廷有多么的憎恨。”
“李队长,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凤阳府的老百姓与皇家积怨了两百多年。”顾君恩一副自然而然的样子,随即解释道:“即便是建国当初,朱元璋当上皇上,恩泽的也不过就是相熟之恩,凤阳的老百姓依旧是苛捐重税加身。”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催化危机
接下来的两天里,虽然不是过年,虽然没有张贴喜庆的对联,虽然没有悬挂大红灯笼,但却是凤阳城这几十年来最喜庆的日子,不仅发泄了胸中蓄积已久的宿怨,更是分得了粮食,手里终于见到银子。
虽然分得的粮食与银子不多,却是破天荒头一次,家里有粮有银!
一时间,到处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凤阳城的所有老百姓都行动了起来,纷纷走出家门,胆大的,加入破坏皇家祖坟的起义军队伍中;胆小者,纷纷涌入城中最大的一处空地,平时行刑之所,可谓是万人空巷。
起义军的一面大旗插在行刑场的中央,旗帜在空中随风而舞,上面赫然写着“古元真龙皇帝”六个大字,极为的醒目。
行刑台上,绑着几十人,有当地官员,也有守将,更有太监跪在其中,非常的显眼,还有凤阳府权贵之人,囊括了凤阳府百姓极为憎恨的一群人。
知府颜达暄赫然在列,与其他人不同,他却是一身的囚装,蓬头垢面的模样。
在监邢台的位置,高迎祥等众首领端坐在那里,神情肃穆,看似好不正经。如果不是相识之人,根本察觉不到他们的真实面目。
此刻,法场边缘处的一个高楼里,李自成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望了望越来越高的太阳,再次将目光投向法场之中,顾君恩站于一侧,面带一丝笑意,缓缓说道:“老大,这些首领还真精明,丝毫不愿意错过这种出风头的场面,看来他们已经学会了咱们的那一套,深知那些政策的个中奥妙。”
闻听此言,其他人纷纷附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些人都是精明之人,早已察觉到咱们那一套做法的好处,虽然少了许多的钱粮,却赢得了民意,能够快速补充兵源,极大的壮大了声威。”
“不错,如果不是看清楚这一点,这些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将钱粮分给百姓?还约束部众,不准骚扰百姓。”
“这些首领已经尝到了甜头,在河南之时,就是模仿咱们的做法,从而获得绝大多数的百姓认可,因此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兵力急剧膨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