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此言,卢象升沉吟了一下,露出思考之色,片刻之后,这才不确定地答道:“皇上,是不是准备对辽东用兵了?”
“呵呵...”
李自成的爽朗的一笑,喜笑颜开之间,轻轻点头的同时,紧接着回应道:“不错,朕此次来太行上根据地,看看徐正明与王微他们的研究成果,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让你与孙传庭分别率领天雄军和秦军,前往辽东,与李信他们合兵一处,共伐清廷鞑子。”
尽管早就听到了一些小道传言,了解到些许的内情,心里早就有了准备,但亲耳听到之时,得到李自成本人的证实之后,还是忍不住地激动起来,身体里顿时弥漫起蓬勃的战意,身心格外舒畅!
“末将遵旨!”
虽只有寥寥四个字,但卢象升喊得却是那么掷地有声,恭敬地模样,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在描述一件事情,他卢象升将会誓死报效朝廷,效忠李自成。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卢象升的脸上忽现疑惑之色,不解地看着李自成,询问道:“皇上,末将有一些不明白,去年之时,鞑子折损了近十万铁骑,李信元帅又在辽东歼敌近万,清廷早已是元气大伤,几乎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
“而且,朝廷现在在辽东的驻军至少有三十万,怎么还用得着天雄军和秦军一同赶赴辽东,灭杀鞑子呢?以朝廷大军的战斗力,想要解决孱弱的清廷,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啊?”
尽管没有想到卢象升会问出这番言语,但脸上闪过一丝讶然之色后,李自成还是给予了回答。
“原因很简单,此次征战辽东,不仅是灭了鞑子的清廷,还有多次摇摆不定的朝鲜,彻底将其划为大顺朝的疆土。而且,黄猪皮虽然渐渐失去了对蒙古各部落的控制,但还是要以防万一,防止蒙古兵的突然插手,袭扰我军。”
刹那间,卢象升为之恍然,心里的最后一丝疑惑随风而逝,点头表示明白的同时,更是紧跟着附和道:“如此一来,面对三方压力,三十万大军就显得有一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
“不错,所以朕决定,让你的天雄军,还有孙传庭的秦军,全都拉到辽东去,相助李信他们,为随后的大移民做准备,以便缓解关内的灾情。”
曾经是大明朝的官员,主政于大名府,卢象升当然懂得地方的治理,在如此严重的天灾面前,深知赈灾方法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派发米粮,应该尽可能地分散和缓解灾情。
而移民到辽东,就是缓解和分散灾情的最好方法之一,毕竟,辽东不仅土地肥沃,鲜有旱灾,主要还是因为,关内的灾情还有继续的趋势。
回想过往,从崇祯元年开始,直至现在,几乎每年都有天灾,要么干旱少雨,要么就是蝗虫肆虐,亦或是大雪和地震,等等。
尤其是最近五年,旱灾从未停止过,时不时地再来一个蝗灾!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委以重任
容不得卢象升继续深想,在这个时候,李自成的眸光闪烁着,一双漆黑的眸子愈发的深邃起来,整个人的神色更是为之一敛,郑重地说道:“卢将军,你曾经主政过地方,治理过一府之地,那你应该知道,要想治理好地方,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仅要有好的治理方式方法,还要能管得住当地的权贵与名门望族。否则,一切都将面谈,无从谈起。”
卢象升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听得频频点头,赞叹道:“是的,皇上,前朝之所国力日渐衰败,当政者虽然腐败不堪,占据很大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地方的土地兼并过于严重,致使局势动荡,每况愈下,搞得民不聊生。”
“诸如朝廷屯垦的军田,百姓的自有土地,等等,那些当地的权贵和大家族通过各种手段,或是强买强卖,或是强行霸占,没有了收成作为基本生活保障,致使边兵和百姓的收入大大减少,几乎难以自给自足,再加上连年天灾,才致使士兵哗变不断,百姓暴动不止。”
“当然,不可否认,前朝的各种苛捐杂税,还有军费的肆意摊派,都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是天下大乱的几种主要因素之一。”
......
卢象升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宛若泄洪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似在回答李自成的询问,更像是发泄胸中蓄积已久的怨气,同时还有一丝疑惑,李自成为何会突然说出这番话?
这种疑惑并未持续多久,卢象升刚一说完,李自成就回答了其中的因由。
“卢将军,想必你心中一定非常的疑惑,朕为何向你说这些话?”
随着李自成的语速稍稍放缓,微微一顿,面对对方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卢象升倍加期待起来。
“原因很简单,不妨向你先泄露一些消息,灭掉建奴政权之后,迁徙百姓前往辽东之时,也是在辽东彻底推行朝廷的各种政策之际。”
寥寥的几句话,蕴含着一个惊天消息,卢象升听出了李自成的弦外之意,再联想到刚刚的一番交谈,愈发深信自己心里的某种猜测。
皇上这是准备对辽东的名门望族动手了,尤其是祖氏一族!
勾结建奴的山西八大奸商,自从曝光之后,天下为之大惊,举国哗然,人们不禁联想到了袁崇焕之死,明廷罗列的那些种种罪名之中,先不说袁崇焕是不是冤枉的,事实却是,真的有人勾结鞑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