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兄弟一阵不乐,只有曹仁曹洪点了点头,世家子弟,一般以家族利益为重,曹仁曹洪还算通晓事理。若是曹操在家,准备自己干大事,曹仁曹洪,自然追随,万死不辞。
可是曹操现在追随了一个落难的皇帝,前路未知,曹仁曹洪不想将家族命运给搭上。而夏侯兄弟却是莽夫,只觉得跟曹操亲近,便想追随曹操。
听了曹嵩的命令,兄弟几人无奈只好领命,而曹彬却是面露喜色。
事实上,曹彬见到赵匡胤之时,就已经认主。这般说辞,也不过是想让家族投效赵匡胤,加点彩头。
而远在并州的刘辩,却不知道,他收了曹操,却乱入出赵匡胤这个敌人,并且他以为到手的曹操家几个人才,也有可能成为赵匡胤的麾下,被人截胡了。
当天晚上,夜黑风高。
两道人影悄悄摸出曹府大门。
“不让我去找大兄?我偏要去找,那赵匡胤什么东西?比得了皇上?孟德看人就不准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嵩以为曹操是对汉室忠心,才跟随的刘辩,却从没想过,是刘辩英明,让曹操看到了希望,才得到曹操的显忠。
“嘘,你小点声音,被人发现,咱们就走不成了!”
“怕什么?谁敢拦我,谁拦得住我?”
两个声音骂骂咧咧得出了曹府,一路向北而去。
第四十七章 屯田!
上党郡,长子城郊外。
三千大军在一处荒野之上,建立了一处营房,这次士卒们没有训练,而是在开垦土地。
原来自刘辩规定一天一训之后,将士们体力因为训练大大消耗,刘辩由原来的一天两顿,改为一天三顿。
这样一来,粮食便消耗得多了起来。
数天前,荀攸来找刘辩道:“陛下,原本收编上党,有十八万石粮草,足够五万大军两年所需。但陛下又开粥棚,这样熬到百姓秋收,我们也就只能维持一年所需。”
荀攸脸色有些憔悴道:“陛下又免了百姓一年的税收,也就是说,到明年三月,我们粮草就要告罄,也得不到补充!不如陛下撤去一天一训,如此可能熬到明年秋收之时!”
“不可,一天一训万万不能撤除,士兵们刚刚有点起色,战斗力也在稳步增加。这支军队是朕的根基,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要每天训练,吃也要吃饱!”刘辩斩钉截铁道。
“可是这样一来,粮食根本不够用啊,难不成陛下有什么解决的办法?”荀攸眼睛一亮道。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取西河,上郡以两郡粮草应该能供应这三万士卒!”
荀攸眉头一皱道:“可是这样一来,陛下要是再像上党一样,收民心,免税收,来年还是入不敷出,并且不能扩编士卒了啊!”
的确,刘辩得到上党之后,广施仁政,但这样一来,对粮食,财物是个极大的负担。不仅一年之内没有收入,反而要支出许多。
要是在用同样的政策,就算得到两郡的资源,也是不够用的。可若是不施仁政,却是难以收服民心。
“那是第二个办法了,屯田!”刘辩想了想道。
“屯田?”荀攸眼睛一亮道。
“自黄巾起义后,百姓流离失所,并州更是饱受灾难,更有异族连年劫掠。许多天地因此荒废,这些土地我们为何不利用起来?春耕在即,命三万大军上午训练,下午垦荒,应该能赶得上春耕吧?在秋收之时,所得粮食,可能供应大军所需?”刘辩一笑道。
“妙妙妙!陛下此法一出,我军将士在也不用担心缺粮了。屯田训练两不耽误,将士足够,将士们吃饱了,训练起来更加卖力,军队就更加精锐!这是一举数得啊!”荀攸不由得惊喜不已。
屯田制度,西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大规模引用的还是曹操,并且每个时代的制度都是不一样。
刘辩根据上党的情况,想出的这个屯田制度却是现在最合适的!
“将士兵分成三千人一队,分布上党各处,开垦荒地,准备春耕,能开垦多少是多少!并且训练不能落下,你们要以身作则,并且要给将士能吃饱,不可作威作福,若是朕发现有人胆敢违抗命令,休怪朕剑下无情!”刘辩召集军中一众将领吩咐道。
其中有卢植,李显忠,杨再兴,杨延嗣,伍孚王子服,种辑等人,还有军中新选拨出来的一众军侯,司马。
“是陛下,我等必做好屯田事宜,并训练好士卒!”一众将领拱手领命。
屯田制一出,由卢植李显忠等人带头,每队三千人,赶赴各县,开垦荒地。迎接春耕。
既要训练,又要劳作,顿时将士叫苦连天,但好在一众将领被刘辩叮嘱过。都是带头工作,一众士兵虽然有苦,但将军都自己干了,我们有什么好说的呢?
更何况劳作过后,就有足够的饭菜可供吃饱。顿时将士们在没有怨言了。
这一天,史阿来到上党城外的屯田区域来找刘辩,这里是由刘辩亲自管理,还有杨再兴帮忙训练士卒。
“陛下,天下诸侯已经几乎全部回应,尊陛下,约定明年三月开春共击董卓!”史阿将得到的消息告知刘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