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建议道:“主公息怒,太行山乃是冀州屏障,并州只有两万兵马,主公可派遣一员亲信大将,换回张燕的黑山军。只要严加防范,并州兵马休想越雷池半步!”
“不错,事到如今,我也不能让张燕待在太行山了,便将他调回来,放在身边,免得生乱!”袁绍点了点头,同意了许攸的建议。
“主公且慢,张燕因为熟悉太行山地形,镇守太行山便稳如泰山,但主公若派其他将领前去替换,太行山防御定有瑕疵!”崔浩连忙制止袁绍,向那回来禀报的亲信问道:“我且问你,如今太原上党方面是什么情况?”
“太原那边如今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李显忠病了三个月,如今已经被调回洛阳!”
崔浩以为猜到了什么,笑着说道:“李显忠一走,太原两万兵马群龙无首,那定是王猛替之。王猛此人计谋层出不穷,当年灭董卓,破宛城都是他主持的。如今给孙轻送礼,定是此人的奸计,主公万不可信!”
袁绍也沉声询问道:“可是王猛替代李显忠?”
前来报信的袁绍心腹摇了摇头道:“不是王猛替代李显忠,而是一个叫李靖的!”
“李靖?此人是谁?你们听过此人的名声吗?”袁绍疑惑的看着众人问道。
崔浩也眉头紧皱,本以为李显忠走了应该是王猛取代李显忠统帅太原兵马,却来了个名声不显的李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听说过李靖这个无名小卒。
崔浩又问道:“那你可知李靖到了太原之后做了些什么?”
“据太原的探报得知,这李靖一到军营,有人问他救援青州之计,他说已经成竹在胸,还用这个借口打了问计的人来立威。接下来他就什么事都不干,整天在营帐之中饮酒做乐,如今太原的兵马也已经是对他颇有怨言!”
“并州军法甚严,临阵换将本就于军不利,这李靖怎么还每日饮酒做乐,不理军务?”崔浩眉头紧皱,心中思索着李靖这么做的原因。
袁绍却陡然一拍桌案,冷喝道:“我知道了,定是这李靖收买了孙轻,张燕,才如此有恃无恐!不行,不论他们是忠是奸,我绝不能让张燕孙轻继续镇守太行山!”
崔浩本能觉得不大对劲,但如今张燕已经得不到袁绍的信任。并且张燕这么大的实力,崔浩心知,袁绍是不会在让他待在太行山的了。此时崔浩心中也不禁责怪袁绍这个主公,毛病实在是太多了,刘辩与袁绍争斗,从不正面交锋,而是利用袁绍的性格缺陷做文章。
“哎,这主公性格真是,难怪敌人总是针对他下手了!”崔浩心中暗叹一声,却也无可奈何。
这边袁绍决定另外派遣一将替换张燕,便向崔浩问道:“伯渊,在你看来当派何人取代张燕?”
“唯有杨将军,高将军可取代张燕!”崔浩当即举荐道。
“不行,他们两个勇武无敌,我还要用他们对付秦琼,罗士信之流。杀鸡焉用牛刀?太行山险峻,并且那李靖又如此不堪,我只需派遣一心腹前去驻守便可嘛!”袁绍想了想,还是回绝崔浩的建议。
帐内杨大眼,高昂松了口气,崔浩建议他二人守太行山,他们可不情愿。眼下攻打青州在即,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们可不想去镇守太行山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如今袁绍军中,也就韩猛,颜良,张郃,杨大眼,高昂等大将,其中也就张郃,杨大眼,高昂稳重,其他两个却是个莽夫。韩猛在牧野防备杨再兴,张郃在冀北,这颜良显然也不愿意去镇守太行山了。
崔浩看了一圈,尽是些庸碌无为之辈,若是并州那边没有用计还好,若真有计谋,那太行山防御就不是铁板一块了。
袁绍看了一圈,最后将目光放在了淳于琼身上,说道:“淳于琼,你跟随我多年,对我忠心耿耿,便由你去太行山替换张燕如何?”
淳于琼心中大乐,他自知自己才能平庸,若是能远离前线,去后方镇守天堑太行山,那是一点危险都没有的。淳于琼当即点头答应:“末将愿意,主公放心,末将去了太行山定为你守住西边屏障,保冀州万无一失。”
“好,那你明日便率领一万兵马前往太行山,替回张燕。”袁绍大喜,便下令让淳于琼取代张燕,镇守太行山。
“这淳于琼好酒贪杯,去了太行山定然生乱!”崔浩心中大叫不妙,连忙拦住淳于琼道:“淳于将军,你去了太行山之后,如何镇守太行山关卡?”
“既然那张燕有问题,我定然要重新布置太行山一带的防御,严加防范,不让汉军有机可趁!”淳于琼回答道。
一边的袁绍也笑道:“淳于琼当年可是禁军八校尉之一,颇懂兵法,有他镇守太行山定然稳如泰山。”
崔浩脸色微沉道:“不可,淳于将军去了太行山定不可如此布防!”
淳于琼拱手问道:“那依军师之见我该如何布置?”
“不需要布置,张燕如何做,你便如何做,各处兵马不必调动。另外你只需与张燕交换兵马,自己的旗号也不必打出来,只需让李靖以为张燕还在关中!”崔浩回答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