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忌傲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虽然脸上已经红成一片,但脑子却分外清明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将守卫宫城这个重责交给我,我还以为是靠了父、祖的荫功呢!”
“正是!”秦骧又给对方斟上了美酒,“不过他做得很小心,放在高处的都是些不起眼的人。今后他真正要重用的,恐怕还藏在别的什么地方!”
“别的什么……哎,你说我是‘不起眼的人’?秦骧你什么意思!”张忌傲忽然涨红了脸——当然谁也分不清他是气成这样的,还是因为酒精的作用。
秦骧摆摆手,淡淡地说道:“你自己说,当了这么久的‘光禄卿’,皇帝可有委于你什么重任?”
“守卫宫城难道还不是重任吗?”
“呵呵……那你出过什么纰漏吗?”秦骧又问道。
“纰漏?”张忌傲抬头望着头顶的房梁,想了一会,说道,“当然有,不过皇上都没有处罚我……”
“这就对了!守卫宫城这个重任是不能出任何纰漏的,这是因为皇帝的小命就攥在你手里!但你出了纰漏既不惩罚也不降罪撤职,说明他就是需要你坐在‘光禄卿’的位置上,不给其他的人觊觎的机会!”秦骧抿一口酒,继续说道,“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对你放心,所以宁愿让一个会出纰漏的人来当这个差,也不能让一个令他不放心的来掌管宫城的守卫。”
“从你和丁太尉身上可以看出,目前能让皇帝感觉放心的,就是你们这些‘军功派’后人,或者是现役的军人!”
张忌傲拧着眉头仔细回味着秦骧的话,接着连连点头:“你这么说,好像很有道理啊!”
“好了,接着刚开始的话题。‘三公’之中你已说了丞相府和太尉府的现状,不知道这最后的御史监察院是什么情况?”酒至半酣,秦骧招手让仆役们端上饭菜,继续与张忌傲讨论朝中局势。
第二更,难得这么勤快!麻烦读者大人们点个收藏、给个推荐呗~~~
(本章完)
第34章 秦氏兄弟(一)
御史监察院是在高祖皇帝时由“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演变而来,负责监督百官言行,是个权力极大的衙门。主官仍称“御史大夫”,而原本“御史左丞”和“御史右丞”分别对应御史监察院的“监察御史”和“巡察御史”。
新皇帝登基后分“三公”为“六公”,取消了“御史大夫”的官职,并将“监察御史”改称“上御史”,“巡察御史”改称“下御史”,职责不变,但上、下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
御史监察院的人事变动在“三公”之中最为频繁,这是因为这个衙门关乎朝廷的“吏治”,谁来当上、下御史往往牵连到一大批官吏的升迁任免问题,自然是“文官派”和“外戚派”争夺的焦点。
高祖皇帝驾崩前为新帝遴选御史监察院的主官,挑的是出身恒阳望族赵氏的老臣赵扶稷,一同提拔上来的监察御史商允臣和巡查御史郎绾都是新帝推荐之人。不过商允臣和郎绾都是有名的“酷吏”,他们二人架空了赵扶稷,主理御史监察院期间得罪了很多权贵,有“文官派”的,当然也有“外戚派”。
面对这两个得志的小人,两派放弃了前嫌,开足火力弹劾他们,导致皇帝不得不将他们从御史监察院撤换下来,换上了新的上、下御史。
“如今的上御史周沐,是晋原望族周氏的子弟,与你两位兄长一样,也是经学博士出身;下御史白德虞也出自晋原望族,算是接了前巡察御史白绍川的班。”张忌傲将餐盘上的一块烤羊肉塞进嘴里,边嚼边说道。
秦骧问道:“这个周沐与安西将军周绰是什么关系?白德虞和白绍川又是什么关系?他们也涉及‘文官派’与‘外戚派’之争吗?”
张忌傲将口中羊肉下咽之后,又饮了一口酒,回答道:
“周沐是周绰的族弟,不过他不像周绰在高祖起兵时就追随麾下,而是在承平初年才接受朝廷征辟出来做官,现如今也快六十岁了;白德虞是白绍川的族侄,也是晋原城中有名望的大儒,今年应该有四十七了。这上、下御史二人都是儒生,也不参与两派之间的争斗。”
“用儒生替换酷吏,皇帝此举像是在安抚百官之心。如今这个商允臣和郎绾在何处?”
张忌傲答道:“商允臣得罪的京官太多,皇上不敢留他在中畿,被外派到东京淳封去当郡丞了;郎绾则留在了京中,被迁到廷尉府当了右丞。二人仍管刑狱之事,算是‘人尽其才了’!”
秦骧闻言,莞尔笑道:“哪里是‘人尽其才’,分明是‘蛰伏’起来,一旦皇帝需要,这二人立马会被重新起用!上任之初即用酷吏,说明皇帝早就想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显然受到了‘文官派’和‘外戚派’的双重打压;之后将酷吏改为儒生,又明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我想皇帝正在等待时机,而一旦时机到来,他就会不遗余力地打击‘文官派’和‘外戚派’,从而完全把控朝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