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心中一颤,襄城伯李国桢也是崇祯时数得着的勋贵了,而且在京营中担任重要职务,没想到却落得这个下场,当下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得了银子,这名将领心情大好,说了句“叨扰”就要出门。温体仁假意挽留:“军爷筹饷辛苦,不如在府中休息,小酌几杯……”
“免了免了,总哨爷(刘宗敏的旧称)还等着额交银子过去呢,就不耽误工夫了。”
乌压压一片全副武装的士兵退去之后,温体仁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经湿了。等关上门后,方正化探头探脑地出来,拍着胸口道:“还好阁老果断,用银子打发走了这些煞神。听说不少官吏家中都遭了秧,交不出银子得都被上了酷刑,生不如死……”
黄龙在一旁说:“阁老放心,区区几万两银子,等侯爷一到,必定会给阁老加倍补上,只要能买来平安,一切都值得。”
温体仁和方正化都知道黄龙说的“平安”是什么意思,对视了一眼后,温体仁低声问家人:“少主情况可好?”
少主就是太子朱慈,为了不暴露他的行踪,被藏在了府中隐秘的地方,而且府中上下都以“少主”代称。
家人躬身禀报:“少主情绪稳定了不少,郎中也看过了,只是急火攻心,没有大碍。”
温体仁点了点头。相对于急功近利的流寇,他毫不犹豫地把筹码压在了琼海军身上,这是一场政治命运的豪赌。只要把朱慈完好无损地交给夏天南,这一场赌局就赢了。
第七百零六章 乱象初现
真金白银缴纳了“助饷”后,温府得到了暂时的宁静。比起其他同僚,温体仁要果决得多,也幸运得多——不少官员因为达不到“助饷”的标准,活活被折磨而死,刘宗敏驻扎的田国舅府邸别院,已经死了十几个六品以上的官员。
不过宁静也只是暂时的,两天之后,坏消息接踵而至:先是破城时未来得及自尽的懿安皇后拒绝了大顺政权宫中奉养的提议,回到了娘家自缢;然后是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在煤山上找到;接下来就是藏在嘉定伯府中的永王和定王被自己的外祖父周奎献给了大顺军,关押在大牢,生死未卜。
短短几天时间,崇祯的死讯被确认,其血脉也只剩下了太子朱慈烺一人——如果不算上兵乱中失踪的坤兴公主朱媺娖的话——局面到了最坏的地步。
温体仁等人深知这种非常时期太子的重要性,保护太子的安全成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将太子藏好,府上外松内紧,府中任何人没有温体仁的准许不得外出,严防死守,以免消息泄露。就连外出采买生活必需品的家人,也是由黄龙派人全程监视。
或许应了那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缉拿太子的悬赏告示已经贴到了温府的门口,搜捕太子的军队一拨拨从府外的大街上走过,可是没有人想到目标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藏在前朝内阁首辅的家中。温体仁倒还沉得住气,可是方正化毕竟年轻,每日提心吊胆,担心大军冲进来抓走太子,将他们这些窝藏“钦犯”的人一网打尽,每日吃不下睡不宁,几日后就病倒了。
紫禁城中却是一片击掌相庆,人人欢喜不已。崇祯已经死了,他的子嗣不旺,抓了两个,只剩下一个太子,前朝皇室基本上已经铲除,登基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李自成将登基的诸般事宜都交给宋献策等人,再抓来几个前朝礼部官员辅佐,就等着登基大典的到来了。
就在这当口,高一功忽然来到乾清宫求见。高一功虽然在大顺军中地位不如刘宗敏等人,但身为李自成正室高桂英的弟弟,不看僧面看佛面,李自成还是颇为器重的,闻讯后在乾清宫接见了这位妻弟。
“一功,今日你求见,到底要对孤面奏何事?”
高一功扑通一声跪下:“请恕臣死罪!我大顺军驻扎北京城内,到处奸淫掳掠,皇上可曾知道?”
“怎么说……到处抢劫?”
“是的,有时强借不还,有时说是征用,有时半夜闯人民宅,公然抢劫。这样事经常不断,皇上可曾知道?”
“你说的话可是真的?”
“倘若臣说话不实,请皇上砍掉我的脑袋!”
李自成心中大为吃惊,但是还不敢相信,说道:“大军进内城之前,孤就三令五申:此时不同往日,以往那一套该收敛了,咱们现在是打天下,不是抢一把就走的流贼了。孤记得入内城后第二天,巡逻队在前门外捉到几个在商铺抢劫的兵士,宗敏当即下令将为首的小头目在十字街口斩首,将人头悬挂树上,怎么还有抢劫的事?”
“刘爷杀了人没过三天,抢劫的事情又有了,愈来愈多。大街小巷,军民混杂,住在一起,巡查不易,防不胜防。二十多万人马,良莠不齐,杀一个两个人顶得屁事!……啊啊,我在皇上面前说了粗话,死罪死罪!……京城是一个有钱地方,有几家没有现成的金银?没有现成的金银首饰和各种细软之物?官兵们跟着皇上打天下,受了十几年的苦,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见了白花花的银子格外发亮,谁肯白错过这个一失去就不会再来的好时机?皇上,再这样下去,我大顺想要立国就难了,怕是会先失了人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