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一边倒的局面让朱慈烺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保住杨嗣昌性命,拉拢这样一个重臣的努力,转眼间就化为乌有。就算顺应群臣的意思,提拔陈新甲,只怕这位新任尚书更多的是感激平南侯,而不是自己吧?
不过不管怎么样,朱慈烺也没法“力排众议”,只能捏着鼻子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无奈地说:“既然大家都力荐陈新甲,那就由他继任兵部尚书一职……”
陈新甲掩饰住心中的激动,出列跪谢:“谢陛下!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辜负陛下的厚爱。”虽然参加了温府的秘密集会后,陈新甲对这一刻的到来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个沉甸甸的职位真落在自己头上时,还是有些恍如梦中。
大树底下好乘凉,古人诚不欺我。退回队列中后,陈新甲庆幸地看了看夏天南,又看了看温体仁,选择参加那晚的集会,并加入这个看上去有些松散的联盟,现在看来,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有了重量级大佬撑腰,他才能实现三级跳,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巡抚经过侍郎的短暂过渡坐上本兵的位置。
确认了兵部尚书一职后,温体仁继续说:“陛下,百官官复原位、各司其职,接下来是不是该议一议平南侯的封赏了?”
朱慈烺有些头疼,该来的终究要来,拖是拖不下去了。他问:“温爱卿有何提议?”
温体仁早已打好腹稿,从容地说:“臣提议:给平南侯加大都督衔,可以入朝议政,另为其大将军加尊讳,以大将军之职总督天下兵马!”
百官闻言有些躁动。平南侯已经如此强势,如果还总督天下兵马,那还得了?再以大都督身份上朝参政,岂不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上,谁还敢对他老人家的意见说个不字?
几个科道言官按耐不住,想要出列反对——毕竟旁观平南侯整治冤家对头是一回事,放任他把持朝政又是另一回事——可是才迈出第一步,就被旁边的人揪住了袖子。
“你想做出头鸟?看看杨嗣昌的下场吧。不怕被火铳来个血溅金銮殿,就尽管去!”
想到杨嗣昌堂堂一个兵部尚书,在午门上被用短铳指着脑门,毫无反抗之力的一幕,几个言官犹豫了。毕竟,皇帝的廷杖不可怕,平南侯的火铳才要人命。做忠臣可以,首先得有命在。想到这里,几人悄悄地收回了迈出去的一只脚。
陈新甲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眼下平南侯势不可挡,无论是乳臭未干的少年天子,还是平日不可一世的科道言官,都压制不住这个手握重兵的寡头,此时不抱大腿,更待何时?
主意打定后,他再度出列,奏道:“陛下,平南侯驱逐闯逆、拨乱反正,恢复我大明正溯,这份功劳震古烁今,无人能及。臣提议,除了加大都督衔、以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外,另封其为平国公,加太子太保,并赐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特权!”
话音一落,满朝皆惊,从皇帝到群臣不敢置信地张大了嘴巴,就连温体仁等人也颇为意外。
国公是何等殊荣,大明几百年来,也就开国元勋和靖难之役封过,永乐朝之后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个暂且放在一边,“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简直是违背了君臣伦理,要多么疯狂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
所谓“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汉朝时提出来的。当时的礼仪,大臣为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入朝觐见时要一路小跑,而“入朝不趋”就是可以慢吞吞地走;“赞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的人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剑履上殿”是指可以穿着靴子佩戴宝剑去上朝见皇帝,这些都是大臣极高的荣誉。而事实上,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这样的所谓荣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人存在?历史上拥有这样特权的人极少,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的汉末丞相曹操了。
2/10 22:08:33|50429578
第七百三十九章 咄咄逼人
这个提议一抛出来,满朝皆惊,就连夏天南本人也有些出乎意料。他反应过来之后,赞赏地看着陈新甲,心想:此人是个人物,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名人,关键时刻敢于下注,有眼光、有魄力。
之前温体仁提议由陈新甲接任兵部尚书时,夏天南还有些不满意,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将就,毕竟是历史上主导了松锦大败、后因泄密被崇祯处死的人物,缺陷和污点很明显。不过现在看来,只要有足够的魄力,又听话,让他做这个兵部尚书也无妨,毕竟历史已经被改写,崇祯已死,朝廷中枢的控制力下降,对外作战的任务都将由琼海军承担,兵部只剩下了个空壳,其才干不足的缺陷可以被弥补。
陈新甲提出这个爆炸性的建议后,立刻转头望向夏天南,当看到对方赞赏的眼神时,谄媚地笑了笑,心里十分得意:这根粗大腿算是抱紧了。
这时,他无意间看到了人群中摇摇欲坠的杨嗣昌,心里犹疑了片刻,该怎么面对这位前任呢?
很多人不知道他和杨嗣昌的关系,其实他能够以区区举人的功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大,杨嗣昌的举荐功不可没。杨嗣昌总督宣大时,接触了时任兵备道的陈新甲,觉得他的才品心术与自己非常相似,极其欣赏,回到京城后大力举荐他,可以说,没有杨嗣昌,也就没有他的今天。说杨嗣昌是他的恩师,也不为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